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新闻首页>人物故事

王世成:轻工业如何落实中国制造2025

——对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 11:36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人气:38966


  摘要:《中国制造2025》已经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将有助于轻工行业在增速换挡时期,在新常态下坚定信心,加快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开拓市场,引导和创造需求,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更有助于我们着眼于今后十年,开拓进取,推动我国轻工业整体迈向中,并在2025年开始迈入世界轻工强国之列。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
  
  一、编制《中国制造2025》对轻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轻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酿酒、饮料、塑料、家电、造纸、照明、皮革、家具、电池、五金、文体用品、陶瓷、日用玻璃、玩具、自行车、钟表等19大类、72中类、137小类的消费品行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供给不足,到成为世界轻工业大国。在追赶型高速发展,告别短缺,完成数量主导型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的中高速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2014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2%;利润总额1.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21.4%;出口6154.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6.3%。
  
  从国际看,四分之一的轻工业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创造出海尔、格力、波司登、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制造”品牌。据统计的钟表、自行车、日用陶瓷、鞋、钢琴、农地膜等10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特别是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50%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大国。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为轻工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和广阔的空间,我国人均轻工产品的消费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群体、地域对轻工产品的普及刚需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成为拉动轻工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轻工业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轻工业正在从主要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为主要依靠质量、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一些轻工龙头企业通过境内外兼并重组,不仅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还获取了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跨国布局了优势产能,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拓展了业务区域和领域,初步打下了成为跨国企业的基础。
  
  “十二五”以来经过产学研用的共同努力,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已得到突破,如:制笔行业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及笔头用不锈钢材料和笔头精密加工设备;基于拉伸流变的塑料节能加工成型技术和设备;塑料的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技术;制糖行业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等。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设备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如:酿酒、制鞋、五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提升重点装备自主化水平,如造纸装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装备等,高度重视机器人的应用,如在家电、造纸等行业的应用。一些高校、院所等已在产业集群中建立了分院等,如:家电院在滁州建立了分院,陕科大在温州办了学院,对当地产业集群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轻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需求不足,增长乏力,受此影响,我国轻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除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外,也应看到轻工业自身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供给不足,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产能过剩;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能力不强等。目前我国轻工业同全国经济一样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到了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发展战略转型期后,轻工业也随之进入增长阶段转型的关键期,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轻工业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高速追赶型发展后,正进入上质量、上档次的产业升级发展阶段。由于告别了短缺时代,出现产能饱和过剩,规模扩张空间明显被压缩,追赶型发展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走完先进国家多年走过的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利用现成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并发挥后发优势,以推进其生产要素快速提升。随着追赶学习期结束,目前一般技术和装备已不能满足轻工业的发展需要,而需要的往往是涉及先进国家竞争优势的技术,引进技术难度加大,因此技术快速跨域的步伐将明显放缓,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目前我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已达6000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正在跨越被经济界称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对此各行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幻想超高速发展的回归,要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把立足点放在加快数量主导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上来,放在追求品牌溢出效益上来。这已是,也必将是今后我国轻工业发展的“新常态”。
  
  机遇与挑战同在。如何继续发挥轻工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长;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增速进入重要战略调整期。在某种意义上讲高成本时代悄然逼近,因此消化成本上升压力,防止陷入低、微利困境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清醒认识到过去长期依靠高投入、高耗能、低成本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要从资源消耗型向要素集约型、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上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本替代人工和人才红利等全要素生产率,要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对所使用的各类要素实现优组合,产生更大效益。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务: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要切实完成好九大任务,轻工业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我们实实在在是在走工业2.0、3.0、4.0并联式发展道路,而且还会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要致力于打造整个产业链的4.0升级版。将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和“互联网+”融入到全产业链。
  
  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我国轻工产业迈向中
  
  落实《中国制造2025》要实施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装备创新工程。其中,核心的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早在去年8月,我们就组织力量积极参与了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牵头的《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等有关工作,大家一致的结论,就是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的战略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正迎来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4.0是在顺利完成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工业3.0之后,提出的发展战略,是按阶段顺序的发展战略。
  
  我国轻工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一些行业还要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美国和日本,树立了德国制造的品牌形象。我国是轻工业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轻工业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整体谋划,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像轻工业这样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编制轻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就提出预判,经过“二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我国轻工业可以分三个‘行业梯队’迈入世界轻工强国行列”。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电池等行业实现世界强国目标。
  
  《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数字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一是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历年来轻工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都在3000万人以上,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产业集群就业人数达1000多万人,众多中小企业为农民工和城市基层劳动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近年,由于人口红利下降、招工难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加上产品柔性化制造需求上升、职工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门槛不断提高,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机器换人”生产模式迅速推广。自动化、机器人应用是制造业未来的方向,应对自动化改造加大投入。
  
  二是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两阶段。阶段为2015年到2020年,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应用,部分行业和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试点和示范,如大力推进“数控一代”装备的创新工程。第二阶段为2020到2025年,将大力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着力推动“智能一代”装备的创新工程。
  
  轻工业的家电行业已经先行先试,取得可喜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目前海尔已建成沈阳冰箱、郑州空调和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四大互联工厂,全球首台定制空调已经在郑州互联工厂下线。海尔互联工厂的前端就是名为“众创汇”的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用户交互定制平台意味着用户不再是产品的旁观者,而是制造的全流程参与者,开启了人人自造时代。“海达源”模块商资源平台是全球家电业家为全球供应商提供自注册、自抢单、自交互、自交易、自交付、自优化的资源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自注册模块商3700多家,平台上交互的2000多个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佳体验。模块商资源平台将企业与模块商传统的价格博弈关系转变为共创共赢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海尔这一创新给现场近千名模块商带来了强烈冲击,他们纷纷表示,必须快速转变经营模式,从零部件商升级为模块商,与用户共同设计创造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增值空间。海尔实践互联工厂战略是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践,在国际上,也是是非常超前的,对家电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启示。2011年底,顺德成为全国“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此外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上海日立也在智能模块、机器人运用等智能制造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
  
  轻工重点行业要积极参与本行业关键特殊专业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自主化进程,参与本行业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设计和制造;加大智能制造方向的技术改造力度和投入。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从产品的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方面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
  
  除了我们的重点行业外,轻工业的特色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也纷纷制定规划,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福建省泉州市去年就着手制定《泉州制造2025》,晋江市是“泉州制造”的核心区域,也是的“中国鞋都”,他们提出要把泉州建设成中国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奋斗目标。
  
  三是加快提升轻工智能产品的生产水平,不断满足和引导消费。
  
  加快可穿戴产品(如智能手表、智能防护装备)、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如智能吸尘器等)、数字化产品(如电声乐器、智能缝制设备、智能卫浴、智能玩具、家具等等)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按照规划提出了分三个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轻工业也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力争在个十年进入世界轻工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轻工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即2045年,进入世界轻工强国的领先地位,终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成为轻工业制造强国。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1]  [2]  [3]  下一页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 兴旺通| 产品分类浏览|产品sitemap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加盟热线:0571-87759904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部:

      联系方式
      • 微信官方微信
      • 合作热线0571-89719789
      • 联系人:陈小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