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石家庄征途泵业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KQSN200-M1
  • 所  在  地石家庄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9/9/12 19:18:18
  • 访问次数255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石家庄征途泵业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的集生产、科研、开发、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水泵制造企业。拥有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设计检测系统,数控加调和等现代化生产线,产品质量性能均达到国家*水平。

产品范围包括上海凯泉KQSN转子部件。渣浆泵、泥浆泵、灰渣泵、锅炉给水泵、离心泵、管道泵、热水循环泵、真空泵、污水泵等多个泵种以及水处理设备、电控制系统设备等,各种产品型号规格达五百多种。我公司可按用户要求,为用户提供多种普通钢、合金钢、不锈钢等钢号的熔模铸造零件配件。

征途水泵一直以优良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深受用户的喜爱,公司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设立有销售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维修网络,随时为客户提供产品的服务。精益求精,服务社会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征途泵业正以百倍的努力,脚踏实地,不断进取,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来回报社会的厚爱!

水泵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产品信息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泵的安装
泵产品到达用户安装使用现场后,应检查水泵和电动机轴端及外部有无损坏。将泵-电动机放置于干燥处,每间隔半个月盘动转子数圈,在没有特殊不正常情况出现时,用户不要随便揭开泵盖,也勿需拆泵检查.
泵安装前复查基础尺寸,应符合泵机组的安装尺寸要求。

泵的安装方法

泵的安装位置

(1)在吸上装置中:吸入液面的压力水头减去水泵的安装高度,减去吸入段的沿程阻力损失和抽送液体的汽化压力水头,即为装置汽蚀余量NPSHa。而在倒灌装置中:则加上安装高度。
吸入液面的压力水头,在开式水池中,指当地的大气压力水头,该值可向当地气象部门查询;在密闭式容器中,指吸入液面的压力,该压力可能是任意压力,也可能是汽化压力。
安装高度,指吸入液面到泵基准面的高度。对泵进口直径小于等于600mm的卧式双吸泵,泵基准面指通过泵轴心线的水平面;对泵进口直径大于或等于700mm的卧式双吸泵,泵基准面指通过双吸叶轮吸入口顶部的水平面。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清水的汽化压力水头见下表:

?

装置汽蚀余量NPSHa应大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NPSHr。
系统的NPSHa与泵的NPSHr之间的差值大小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和可靠性。
连续运行的大型水泵取NPSHa ≥(1.3~1.6)NPSHr, 同时满足NPSHa ≥ NPSHr + 1(m);
运行频率较低的水泵取NPSHa ≥(1.1~1.3)NPSHr, 同时满足NPSHa ≥NPSHr + 0.5(m)。
叶轮材料为灰铸铁,其安全系数取大值;叶轮材料为不锈钢或青铜,其安全系数取小值。
灰铸铁叶轮的适用条件为NPSHr小于10米。
注意! 
?    泵所在的系统必须在各种实际工况下满足泵本身的吸入要求,毫无疑问,必须在系统要求的zui大流量处满足上述差值或安全系数。如泵的性能参数表中仅给出了泵在设计点的必需汽蚀余量,则大流量处的必需汽蚀余量应在汽蚀余量曲线图中查出。
?    NPSHa值或泵的安装高度必须按上式计算才能保证泵的连续稳定运转。

(2)泵安装的位置要尽可能靠近水源,以减少吸入管的长度,降低吸水管的管路阻力损失.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泵的安装基础

(1)    为了吸收振动并牢固地支撑泵机组,对水泵基础自身重量有下述要求:驱动机为电机,基础重量为机组重量的3倍以上;驱动机为内燃机,基础重量为机组重量的5倍以上.
(2)    软弱地基的场合,用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3)    在混凝土浇注两周左右充分硬结后安装泵.
(4)    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10毫米.
(5)    放置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

在找 河北*KQSN200-M19/162双吸给排水泵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