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深圳市云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有机碳
  • 所  在  地深圳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0/12/29 10:13:01
  • 访问次数259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深圳市云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技术企业,是深圳市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单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云传物获得了CMA认证和CNAS认可证书。公司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

多年来,云传物联依托超前创新和聚焦战略,立足资本优势,向着集团化、化不断迈进。

 

业务涵盖生态环境监测装备、运维服务、社会化检测、环境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VOCs治理以及民用净化多个领域;产品遍布国内除港澳台外所有省份和地区,主导产品占有率在30%以上。

当前,云传物联正致力于实施两大战略性项目。一个是基于“环保 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理念,通过自主创新,*在业内推出的国内外的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它采用全新的微型化、小型化产品组合监测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布点”,组成“群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和专业性的“数据校准体系”,达到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是对传统大气监测、水质监测理念的创新实践。另一个是在产业集群区域VOCs第三方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废气、废水污染减排、溶剂回收增效、环保产业发展的多赢。

水质检测仪,水质传感器,水质监测仪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以集成智能、快速、精确与易维护的特性,在市面上广受欢迎。该分析仪采用成熟*、适用范围广且抗*力强的NDIR检测器测量CO2,大为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二氧化碳缓存”、“气体流路构造”、“载气量控制”和“流路切换及载气吹扫”等技术,结合“自动进样及剂量计量”技术,可有效控制稀释和进样误差,进一步凸显分析仪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 产品信息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

1*3*3-陆零伍零-贰4*1玖咨询方式

 

一.产品简介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以集成智能、快速、精确与易维护的特性,在市面上广受欢迎。该分析仪采用成熟*、适用范围广且抗*力强的NDIR检测器测量CO2,大为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二氧化碳缓存”、“气体流路构造”、“载气量控制”和“流路切换及载气吹扫”等技术,结合“自动进样及剂量计量”技术,可有效控制稀释和进样误差,进一步凸显分析仪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仪器采用模块化设计,运维简单,操作方便;外形设计精巧简洁,内部采用*的弱电设计方式,适用于测试纯水、制药工业去离子水和注射用水的有机碳含量,以及半导体行业、电厂、科研单位、实验室等超纯水TOC的检测。

 

  • 技术优势

(1)15寸LCD触摸屏,基于检测流程的图形化UI设计,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易教易学;

(2)采用“二氧化碳缓存”、“气体流路构造”、“载气量控制”和“流路切换及载气吹扫”等技术,大幅提升传统“化学氧化法+NDIR”的灵敏度和检出限;

4)高稳定性和易用性,经过了市场严苛的检验;

5)设置在消解杯外围的紫外灯布,可有效降低灯布对紫外灯的适用性要求,并延长紫外灯的使用寿命;

6)多种通讯接口,支持多种通讯协议;

7)采用“过硫酸钾+加热+紫外”法,可将有机碳的回收率提高到98%以上;

6)强大的物联网功能。可选配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远程化管理。

 

 

  • 性能参数

 

 

  • 应用领域

饮用水、工业用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以及江河、湖泊、海洋、地表水等方面的监测。在医药、药品、生化技术、实验室和水电站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 工作原理(过硫酸钾+加热+紫外,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就是将一定量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 在900—950℃温度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而“过硫酸钾+加热+紫外”发则是在加热和紫外照射条件下,过硫酸盐和水分解出的激发态羟基OH*将有机碳氧化成二氧化碳。

 

  • 数据传输方式

智能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实时接收监控设备所上报的监测数据信息,同时平台亦可对监测设备下发控制指令,在监控过程中,管理平台一旦发现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报警值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