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YL-810 透光率雾度测定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广东越联仪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YL-810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代理商
  • 更新时间2022/4/22 18:06:13
  • 访问次数296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广东越联仪器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白马黄金路1号天安数码城A1栋1115,注册资金1111万元,专业提供三维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三维数字化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关系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检测仪器、实验室组建、工业CT检测与装备、进口中蓝光拍照三维扫描仪、3D扫描仪与3D打印机等领域。

  凭借于多年的生产管理及技术沉淀,于2016在前海股权中心挂牌(挂牌代码:668017),借力于资本市场,让企业在研发、制造与市场上得到更有力发挥。目前公司产业涉及仪器、机器人、3D扫描与3D打印行业,部份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可代替进口类似设备,同时与国外*的百年企业进行产业合作,并获得德国ZEISS三维扫描仪和美国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三维检测软件等的代理资质,有效提升了本公司在3D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实操经验。

  越联产品目前应用于科研机构,大学院校,检测与计量机构及生产、研发性企业,通过十几年的经营,与国外众多商具有良好合作关系,因此产品线长,产业链完善,具有实验室、计量中心、机器人自动化、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项目解决方案经验,同时承接项目总包服务与项目垫资,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省去用户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非专业性购买产生的成本浪费。

企业:www.yuelian3d.com

三维扫描仪,3D扫描仪,工业CT,三维工程服务,实验设备
用途: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D1003-61(1997)StandardTestMethodforHazeandLuminousTransmittanceofTransparentPlastice设计的微机化全自动测量仪器
YL-810 透光率雾度测定仪 产品信息

用途:

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D1003-61(199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Haze and Luminous Transmittance of Transparent Plastice” 设计的微机化全自动测量仪器,适用于一切透明、半透明平行平面样器(塑料板材、片材、塑料薄膜、平板玻璃)的透光率、透射雾度、反射率的测试,也适用于液体样品(水、饮料、药剂、着色液、油脂)浊度的测量,在国防科研及工农为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产品的特点:

技术参数符合GB2410-2008 ASTM D1003-61(2007) JIS K7105-81等测试标准,有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

采用平行照明,半球散射,积分球光电接收方式。

采用微机自动操作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无旋钮操作,使用方便。可保存多达800组测定结果数据,有U盘储存功能和标准USB接口与PC机建立通讯。

透光率结果直接显示到0.01%,雾度显示到0.01%。

由于调制器的采用,仪器不受环境光的影响,不必采用暗室,保证了大件样品测量的准确性。

随机附雾度片一块,便于随时检查仪器动作功能(注意:该雾度片不能擦,可以用洗耳球吹)。

技术参数:

光学系统:准直照明、漫射视野、积分球接收方式

样品窗尺寸:入窗Ø25mm 出窗Ø21mm

光源:C光源(6774K)

接收器:硅光电池

电子系统:大屏幕液晶触摸屏

数据存储:可存储800组测定数据;U盘存储功能;USB接口

测量范围:透光率 0%-100.0%   雾度 0%-100.00% (0%-30.00%测量)(30.01%-100.00%相对测量)

准确度:透光率 ≤1%      雾度 ≤0.5%时,≤±0.1%    雾度 >0.5%时,≤±0.3%

重复性:透光率 ≤ 0.5%   雾度 ≤0.5%时,0.05%     雾度 ≥0.5%时,0.1%

输出通讯接口:USB

电源: 220V±22V  50Hz±1 Hz

仪器尺寸:740mm*270mm*300mm

仪器净重:21kg

 

关键词:测量仪器
在找 YL-810 透光率雾度测定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