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8/19 17:19:12
  • 访问次数195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是沪上一家依托华东电力科研机构的技术实力,生产经营系列高压测试仪器设备的*。
  
  公司秉承“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本着用户*的宗旨,积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我们郑重承诺:用心做产品、满意在服务。
  
  公司遵循科技是*生产力的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高水准的科技人才,把现代科技同我国电力建设、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发研制了具有高品质、智能化、实用轻便的系列电力测试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因此受到了上海及全国电力、冶金、石化、铁路和通信等行业用户的好评。
直流电阻测试仪,蓄电池阻负载测试仪,高压试验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直流高压发生器,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直流单双臂电桥,高压无线核相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动平衡测试仪,短路接地线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如发电机、变压器、GIS、高压交联电缆、互感器、套管等的交接实验和预防性试验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 产品信息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如发电机、变压器、GIS、高压交联电缆、互感器、套管等的交接实验和预防性试验。

一、工作原理: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运用串并联谐振的原理,通过调节变频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使得回路中的电抗器的电感L和试品电容C发生谐振,谐振电压即为试品上所加电压。通过调频控制器提供供电电源,试验电压由励磁变压器经过初步升压后,使高电压加在电抗器L和被试品CX上,通过改变调频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使回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回路的谐振频率取决于被试品电容CX和电抗器的电感L,调节变频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使试品上高压达到所需要的电压值

二、主要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现场使用

变频控制器集调压、调频、控制及保护功能为一体,省去了笨重的调压器,而且操作方便、读数直观。由于系统Q值较高(30-120),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电源容量的不足对现场试验的制约。当电压等级较高时,电抗器采用多级或叠积式结构,便于运用输及现场安装。

2、安装可靠性高

变频装置采用*的设计思想、高品质的IGBT及驱动回路使输出波形失真度小,频率输出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IGBT、过电流、过电压(保护值可根据需要人为整定)以及放电保护功能,可保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当试品放电或击穿时,由于谐振条件被破坏,短路电流小,只有试品试验电流的1/Q,避免了因击穿对试品造成的损坏

三、产品应用:

1.35kV,300平方毫米交联电缆1000m,电容量≤0.18μF,试验电压52kV。
2.10kV,300平方毫米交联电缆2000m,电容量≤0.74μF,试验电压22kV。
3.35kV及以下开关,变压器,互感器等电力设备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不超过100kV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采用标准:

四、特点及主要功能:
(1)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内部由嵌入式触摸屏控制,操作功能得到优化,操作简单
(2) 自动扫频,寻找谐振点.频率范围20-300Hz,可手动设置扫频范围,扫频大耗时1.5分钟(全频扫). 频率分辨率0.01Hz
(3) 自动试验,用户可设置试验程序,系统自动按设置的程序完成试验过程
(4) 自动试验时,自动跟踪系统的谐振状态,当谐振状态发生变化,超过设置的区域时,系统自动跟踪谐振点.在整个过程中保证系统工作在*出力状态,调频时绘制频率电压曲线。
(5) 耐压时自动跟踪电压,电压正常波动时自动调整电压到目标电压,由用户根据试验情况进行操作
(6) 全压输出保护:在调压过程中,严格保证变频电源不会全电压输出
(7) 软件经过严格模拟运行检验,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8) 自动保存试验数据,数据查询功能,根据查询条件查询以往的试验数据;

在找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电缆交流耐压测试仪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