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

参考价 ¥ 49.7
订货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江苏安科瑞微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品       牌安科瑞
  • 型       号AKH-0.66/I
  • 所  在  地无锡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3/8/31 9:34:08
  • 访问次数41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方式:潘丽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江苏安科瑞微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致力于企业微电网领域的技术研究,包括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储能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设备等产品和能源物联网软件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微电网提供覆盖“源、网、荷、储、充、运维”各环节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平台软件对企业微电网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全面运维,为企业可靠、安全、节约、高效、有序用电提供数据支撑。平台涵盖电力监控、能耗分析、电能质量分析和治理、电气安全管理、预付费管理、智能照明控制、分布式光伏、储能管理、充电桩运营管理等功能模块,各模块间互联互通、高效互动。

 

      公司致力于企业微电网领域的技术研究,包括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储能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设备等产品和能源物联网软件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微电网提供覆盖“源、网、荷、储、充、运维”各环节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平台软件对企业微电网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全面运维,为企业可靠、安全、节约、高效、有序用电提供数据支撑。平台涵盖电力监控、能耗分析、电能质量分析和治理、电气安全管理、预付费管理、智能照明控制、分布式光伏、储能管理、充电桩运营管理等功能模块,各模块间互联互通、高效互动。

 

 

 

 

 

互感器,仪器仪表,云平台
变比 100/5A 互感器类型 电流互感器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产品翻盖式设计,外形美观,接线方便。翻盖材料选用透明聚碳酸酯,能清楚看到二次引线接线情况。卧式方孔型,可穿越 1~6 根汇流排,亦可穿越多根电缆,一般与电气测量仪表配套使用。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 产品信息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

  1.产品特点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产品翻盖式设计,外形美观,接线方便。翻盖材料选用透明聚碳酸酯,能清楚看到二次引线接线情况。卧式方孔型,可穿越 1~6 根汇流排,亦可穿越多根电缆,一般与电气测量仪表配套使用。

  2.型号说明

1.jpg

  3.规格尺寸

  4.规格参数

  注:额定一次电流的标准值为:10A、12.5A、15A、20A、25A、30A、40A、50A、60A、75A 以及它们十进位倍数或小数,有下标线的是优先值。

  5.使用环境

  额定工作电压 AC0.66kV(等效 AC0.69kV,GB156-2003)

  额定频率 50-60Hz

  环境温度-30℃~70℃

  海拔高度≤3000m

  工频耐压 3000V/1min 50Hz

  用于没有雨雪直接侵袭,无严重污染及剧烈震动的场所

  6.安装示意图

  A 型安装:

7.jpg

  C 型安装:

8.jpg

  D 型安装:

9.jpg

  注意事项:

  1、根据一次电流及母线截面等参数选择对应的规格产品。一次导线穿越互感器窗孔。打开翻盖,通过压线片进行二次接线,二次接线引出后翻盖复位。计量电能可直接利用翻盖小孔加封铅印,以防窃电。

  2、工作电流长期不超过1.1倍额定值,允许在1.2倍额定值时短时使用,时间不超过1h;

  3、 根据被测电流大小,选定额定电流比,一般选用被测电流是额定电流的2/3;

  4、产品表示为:一次接线标志P1、P2,相应二次接线标志S1、S2;S1表示P1的同名端,S2表示P2的同名端;

  5、 测量仪表接于S1、S2端上,此时所接回路的总负荷不应超过互感器的额定负荷,当安装仪表位置与电流互感器相距甚远或回路负载较大时,应优先选用二次电流为1A的电流互感器;

  6、 注意根据母排的规格和根数,选用相匹配窗口大小的互感器。


产品推荐:导轨式直流电能表;直流霍尔传感器;多用户预付费电能表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安科瑞方孔型0.66kv电流互感器可穿多根铜牌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