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H3C WA4320X 系列室外智能型大功率802.11ac无线基站接入设备2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盈富迈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2/2/11 8:31:59
  • 访问次数129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盈富迈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起,立足于信息产业,集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发展、系统集成于一体,为用户提供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的技 术服务。向用户展示各种新型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如:智能三合一网解决方案、TCP/IP网络、千兆以太网、Internet /Intranet网络、光纤网络、混合型网络、无线网络等,并采用多媒体复用技术高速访问CATV、DDN、ADSL、FrameRelay、ISDN 等广域网技术。我们服务对象遍及政府、金融、电信、院校、交通、企业、医院、证券、公共服务等行业。北京盈富迈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着“开拓、进取,不断 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休止地追求服务”的经营理念,在中关村高科技知识园区内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以太网
实现智能千兆云接入和优质的无线网络TCOWA4320X系列AP遵从802.11ac协议标准,采用专业模块化设计,单射频能提供高达867Mbps的无线接入速度,整机速率达1167Mbps,实际用户性能是相同环境下802.11n产品的3倍左右
H3C WA4320X 系列室外智能型大功率802.11ac无线基站接入设备2 产品信息

实现智能千兆云接入和优质的无线网络TCO

WA4320X系列AP遵从802.11ac协议标准,采用专业模块化设计,单射频能提供高达867Mbps的无线接入速度,整机速率达1167Mbps,实际用户性能是相同环境下802.11n产品的3倍左右。通过内置集成智能射频覆盖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地从覆盖范围、接入密度、运行稳定等方面提供更高性能的移动云接入服务并协助用户实现优质的无线网络TCO(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WA4320X系列AP采用专业一体化室外型设计,具备大范围宽温工作能力,非常方便室外的安装和调试,广泛的应用于包括无线城市、无线小区、无线村村通、3G+W共址等各类WLAN室外场景的专业智能宏覆盖。

支持千兆SFP光接口

由于室外型AP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网线100M长度无法满足的情况,而WA4320X系列AP支持千兆SFP光接口,可以采用光纤直连AP,减少了可能出现的光猫等设备的故障点。

支持Fat/Fit两种模式

WA4320X系列AP支持Fat和Fit两种工作模式,根据网络规划的需要,可以灵活地在Fat和Fit两种工作模式中切换,同时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灵活选择所需的设备出厂版本(Fat模式版本或Fit模式版本)。

当客户的无线网络初始规模较小时,客户只需采购WA4320X系列AP无线设备,并设置其工作模式为Fat模式。随着客户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容,当网络中应用的无线设备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台时,为降低网络管理的复杂度,建议客户采购H3C自主研发的WX系列无线控制器设备,便于集中管理网络中的所有的无线设备,此时只需将其工作模式切换到Fit模式。

工作模式切换过程只需要简易命令行,且可以通过设备网管批量执行,有利于将客户的无线网络由小型网络平滑升级到大型网络,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投资,非常适合运营级大规模无线网络的平滑扩容升级。

提供本地转发功能

当WA4320X系列AP(Fit模式)通过广域网方式转发时,无线接入设备部署在分支机构,而无线控制器部署在总部,所有用户数据由无线接入设备发送到无线控制器,再由无线控制器进行集中转发,导致转发效率低下。WA4320 X系列AP可将数据报文在无线接入设备上直接转化为有线格式的报文,使得数据报文不经过无线控制器,而是在本地进行转发,大大提高了转发效率。

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Native IPv6)

WA4320X系列AP全面支持IPv6特性,设备实现了IPv4/IPv6双协议栈。无论原有有线网络是IPv4还是IPv6,都可以自动地与WX系列控制器进行注册提供WLAN服务,不会成为网络中的信息孤岛。

提供EAD无线接入

终端准入控制(EAD,End user Admission Domination)解决方案从控制用户终端安全接入网络的角度入手,整合网络接入控制与终端安全产品,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强制实施企业安全策略,通过与安全策略服务器的联动,可以对感染病毒或存在系统漏洞等不合格的无线客户端进行下线、隔离、提醒或监控等多种方式的处理,只有无线客户端符合相应的安全策略之后才允许正常访问网络,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支持远程探针分析

WA4320X系列AP支持作为远程探针分析的Sensor设备,可以对覆盖区内的Wi-Fi报文进行侦听捕获并实时镜像到本地分析设备供网络管理员进行故障排查、优化分析。远程探针分析功能既可以针对工作信道进行无收敛镜像,也可以对所有信道轮询采样,灵活满足无线网络监控运维要求。

内置射频优化引擎(ROE)

WA4320X系列AP内置射频优化引擎(RF Optimizing Engine),通过基于特征和协议的射频优化,有效提升无线部署中高密度接入、流媒体传输等场景中的应用加速能力和质量保障效果。其中包含:多用户公平调度、混合接入公平、过滤干扰、速率、频谱导航、组播增强(IPv4/IPv6)、逐包功率控制和智能带宽保障等。

支持智能负载均衡

WA4320X系列AP支持按接入用户数量和流量的复杂均衡方式,当无线控制器发现无线接入设备的负载超过设定的门限值以后,对于新接入的用户无线控制器会自动计算此用户周围是否还有负载较轻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供用户接入,如果有则会拒绝用户的关联请求,用户会转而接入其他负载较轻的无线接入设备,但如果无线用户不在重叠覆盖区内,传统的负载均衡方式往往会导致连接不上网络,造成误均衡。H3C公司创新性的支持智能负载均衡技术,保证只对处于覆盖重叠区的无线用户才启动负载均衡功能,有效的避免误均衡的出现,从而限度的提高了无线网络容量。

支持中文SSID

WA4320X系列AP支持使用中文SSID,可最长包含16个汉字的SSID,也可以使用中英文混合的SSID,为国内用户提供了更大的使用便利。

支持TR-069特性(CWMP)

WA4320X系列AP支持TR-069特性,此特性方便网管人员从网络侧对位置分散的无线接入设备进行远程集中管理。TR-069是由DSL论坛()所开发的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其全称为“CPE广域网管理协议”。

全面支持智能型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H3C全系列无线产品都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管理协议实现基于WSM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WSM是H3C在下一代业务软件平台iMC(intelligence Management Center/智能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开发的无线运营管理组件,不仅为管理员提供了灵活的组件选择,同时符合业界主流的SOA架构,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客户网络管理不断发展的需求。基于Web的管理系统,为无线业务管理者提供了简便、友好的管理平台。与iMC智能管理平台及其它组件配合,还可实现无线设备的面板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监控、软件版本管理、配置文件管理、接入用户管理等功能,并可对网络中的其它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智能型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属性

WA4320X

WA4320X H20

重量

2.1Kg

尺寸(不包含天线接口和附件)

245x245x70mm

天线

4个N型射频接口(2.4GHz×2,5GHz×2)

内置硬件天线

工作频段

802.11ac/n/a : 5.725GHz-5.850GHz ; 5.47~5.725GHz; 5.15~5.35GHz (中国)

802.11b/g/n : 2.4GHz-2.483GHz (中国)

调制技术

OFDM : BPSK@6/9Mbps、QPSK@12/18Mbps、16-QAM@24Mbps、64-QAM@48/54Mbps
DSSS : DBPSK@1Mbps、DQPSK@2Mbps、CCK@5.5/11Mbps
MIMO-OFDM (11n): MCS 0-15

MIMO-OFDM (11ac): MCS 0-9

发射功率()

27dBm

可调功率粒度

1dBm

工作温度/存贮温度

-40ºC~65ºC(-15ºC时加热部件开启工作)/ -40ºC~85ºC

工作湿度/存贮湿度

0%~99%(非冷凝)

功耗

30W

安全规范

GB4943、EN60601-1-2(医疗)、UL/CSA 60950-1、EN/IEC 60950-1、EN/IEC 60950-22

EMC

GB9254-2008、EN301 489、EN55022、FCC Part 15

射频认证

FCC Part 15、EN 300 328、EN 301 893、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Health

FCC Bulletin OET-65C、EN 50385、IC Safety Code 6

MTBF

>250000H


在找 H3C WA4320X 系列室外智能型大功率802.11ac无线基站接入设备2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