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CM-3700A 分光测色计(分光式/侧面端口) 以ISO、DIN、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苏州洋嘉电子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苏州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2/8/4 10:31:42
  • 访问次数111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苏州洋嘉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自动化测试与测量领域,为客户提供精密电子测量仪器、自动化测试以及检测认证等测试解决方案。公司始终本着“以信为本,以质取胜”的宗旨,着眼于市场需求,远瞩,凭借多年来辛勤耕耘和守信的经营,赢得了业界和顾客的和信任! 公司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与家电、汽车与新能源、电源与照明、通讯与医疗等行业。客户有中国航天,中广核,中国船舶,中国兵器,国电南瑞,中汽研,博世汽车,东风汽车,京东方,同济大学,上海交大,西交大,苏大,电科院等。
测量仪器
CM-3700A分光测色计(分光式/侧面端口)以ISO、DIN、JIS为标准的d/8光学系统(扩散照明8deg;受光),具备多种测量功能,适用于各种应用
CM-3700A 分光测色计(分光式/侧面端口) 以ISO、DIN、 产品信息

CM-3700A

分光测色计(分光式/侧面端口)

以ISO、DIN、JIS为标准的d/8光学系统(扩散照明8°受光),具备多种测量功能,适用于各种应用。

产品介绍

柯尼卡美能达旗舰级产品:
即使在低反射率/透射率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重复性

“*”的参考分光测色计,实现色彩管理网络系统中较高水准的精确度和可靠度。

CM-3700A各方面的设计均以实现较高性能的精度色彩控制为目标。大型积分球、孔罩及整个光学系统的制造均精益求精,甚至超过了CIE、ISO、ASTM、DIN、JIS等标准的要求。

分别用于样品、反馈通道及大功率氙弧灯的两个扁平全息光栅与硅光电二极管阵列确保了较高的精度和重复性(特别是暗色调)。



产品特点

产品概况

反射色的测量

  • 可选择SCI或者SCE测量方式
    SCI (含镜面反射光) 的测量方式可将样品表面的条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减小,特别适用于配色应用领域。
    SCE (排除镜面反射光) 的测量方式与专业的视觉评估更为接近。
  • 可变的测量区域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3种测量区域,口径分别为Ø25.4 mm、Ø8 mm和3 mm × 5 mm。
  • 可变的UV含量
    您的测量含有荧光材料的样品 (如纸张、纸浆)时,可以将照明光源中的UV成分很细的1000级进行控制。


透射色的测量

  • 可测量任意长度样品的透射测量腔 (厚度:约50 mm)
    适用d/0几何光学系统,可测量如液体、薄膜、塑料片等样品的光谱透射率。


主要用途
适用于塑料、纤维、染色、陶瓷工业等领域

主要特征

  • 照明/受光系统符合CIE、ISO、ASTM、DIN和JIS的d/8(漫射照明,8度接收)光学结构, CIE,ASTM,DIN和JIS的透射结构。
  • 脉冲氙灯光源高亮度,稳定性好,寿命长并且在测量深色和高饱和度颜色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
  • 6英寸积分球采用高科技涂层,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使照明更均匀。
  • 双光束反馈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照明光源反射的光线能量的监控和自动补偿,可以减少由于亮度变化或光谱特性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 分光元件
    全息光栅更有效地区分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在测量深色物体时具有更好的重复性。
    硅光二极管传感器阵列可以迅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些元件都是安装在低热涨指数的不锈钢上,以保证长期稳定性。
  • 样品测量和光源监测的光学结构安装在铝合金块上,也能提高稳定性。

*CM-3700A是由电脑控制的。
可配套SpetraMagic™ NX软件进行控制。


其它特点

较长的样品夹臂,甚至可以测量A4纸大小样品的中部


 

样品夹可以*张开,方便测量更大厚的样品


 

电源保护架避免因意外触碰的断电

 

以上介绍的就是CM-3700A 分光测色计,苏州洋嘉电子有限公司代理销售横河YOKOGAWA、是德(安捷伦)Keysight,艾德克斯ITECH、菊水等品牌产品。主要产品涵盖示波器、功率计、万用表、示波记录仪、网络分析仪、电源、直流电源、电子负载等电子测量仪器产品,产品种类齐全!欢迎垂询,!

在找 CM-3700A 分光测色计(分光式/侧面端口) 以ISO、DIN、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