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微波消解仪赶酸专配赶酸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东莞市东旺化玻仪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2/11/2 11:52:21
  • 访问次数225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东旺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企业掌握化工原料、精细化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掌握超净高纯化学品提炼纯核心技术工艺,致力打造中国科研仪器装备的系列产品,专注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聚势推动东旺高纯试剂项目,聚势打造化学品产业聚集,聚势带动化玻行业转型升级。主要经营: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制药、化学分析检测、农业、工业、海洋生态、废水处理等领域。主要提供快速、经济、精确的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消耗品,基础化学原料、环保药剂、订制化学品等。化学试剂方面,公司主要经销代理广东西陇、华大、广试、上海国药、安谱,天津科密欧、福晨等通用试剂、色谱试剂、高纯试剂等;在实验耗材方面主要代理经销国际、国内实验室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电镀实验哈氏片系列、仪表器材、常规耗材;在实验室装备仪器方面,主要代理经销国际、国内实验室装备、设备品牌,包括各种进口、国产仪器、装备,实验室工作台及实验室超纯水器等。为了更好发挥品牌作用,树立自主品牌,挖掘消费潜力,更好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公司致力打造中国科研仪器装备的系列产品,专注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品牌: CAS号: 外观: 主要成分: 保质期:
微波消解仪赶酸专配赶酸器 产品信息

真空赶酸器产品介绍:

   GS-12真空赶酸系统采用石墨石墨加热器、恒温控制器、真空泵、收集瓶等技术。石墨加热器产生高温加热样品,将样品中酸蒸成酸蒸气由真空泵抽到碱液收集瓶子中直到把酸气赶到实验室允许的量,避免高浓度酸夜损坏精密度检测仪器。真空系统加速蒸汽的形成和转移,从而节省赶酸时间,由于每个样品都是在独立空间中完成提高仪器分析精度和重复性。

 

GS-12主要特点

真空泵吸收装置:

1、可以和市面上任意品牌的消解仪相配套,如:、安东帕、迈尔斯通、上海新仪、屹尧等。

2、整个系统为密闭系统,由真空隔膜泵提供真空,负压状态运行,所有酸蒸汽被碱液吸收,杜绝污染;

3、将常压赶酸所需的3-4小时缩短到30-40分钟(150度),大大提供赶酸效率;

4、灵活处理样品数量,不受样品数量限制,可同时处理1-20个样品,对某一个样品检查赶酸情况时,不必停止赶酸工作,不对其他样品管的赶酸造成干扰;

5、实时监控每个样品赶酸程度,避免蒸干;

6、对易挥发元素,可降低赶酸温度,提供元素回收率;

7、全套真空装置为进口PTFE材质,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GS-12石墨消解器特点:

1、外观大方:端正、大方,各种按键排列合理、整齐。

2、清洁耐腐蚀:加热器加热主体采用特厚特氟龙涂层,防腐蚀,耐污染。采用的喷涂工艺,涂层均匀、牢固、长期使用也不会脱落。加热体及台面均选用具有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优质石墨。控制器体采用防腐喷涂,可以在强酸强碱等腐蚀环境中放心使用。

3、高效:采用*的一体环绕加热方式,样品各部位受热均匀,zui大程度上防止了热量的散失,消除了同一样品不同部位的温度差,消解快速、。

  传统的电热套、电炉等只能使样品容器的局部受热,样品受热不均匀,样品各部位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且敞开式加热方式,热量散失极大,导致样品温度和加热器的表面温度存在较大的差距。

4、更经济:传统的热消解样品一般需要几个小时,难消解的样品甚至需要几天,耗费大量电能;环绕加热过程快速,方便,可节省电能75%,使用成本低。

5、控温精确:PID温控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性能优良,经久耐用。控温精度高,可达±0.2℃,可调节加热速率,实现程序升温并控制加热保持时间,升温速率稳定,高低温报警,自动停止加热

6、优越的导热性:合理的加热方式配套导热性能优越的加热体,能保证各个消解孔间的温度均匀性,样品间温差小于±1.5 ℃(常温-240℃),同时消解多个样品时,能保证各个样品的相同的反应温度和条件,进行批处理。

 

GS-12主要应用领域

     具有消解快速、高效、节能、方便等优点。已成功用于环保、化工、食品、医药、生化等行业样品前处理,同时可用于微波消解的预处理和赶酸处理,是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AES等分析仪器的理想配套产品。

 

GS-12产品列表

 

在找 微波消解仪赶酸专配赶酸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