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菁华昱创牌C系列H型恒温阀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菁华昱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C系列H型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
  • 更新时间2023/6/11 17:43:16
  • 访问次数123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H型恒温阀只要应用于下进下出的散热器安装方式,接口间距为50mm,它是一种不需要外部的能量,便可以适度调节室温的调节阀。恒温阀可以调节旁通的流量,当恒温阀应用在单管系统的时候,要将旁通打开,当应用于双管系统的时候,就要将旁通关闭。
菁华昱创牌C系列H型恒温阀 产品信息

散热器恒温阀*:菁华昱创牌C系列H型恒温阀

菁华昱创

名称:恒温阀,C系列H型恒温阀http://www.jhyc518.com

C系列H型恒温阀的介绍:
H型恒温阀只要应用于下进下出的散热器安装方式,接口间距为50mm,它是一种不需要外部的能量,便可以适度调节室温的调节阀。恒温阀可以调节旁通的流量,当恒温阀应用在单管系统的时候,要将旁通打开,当应用于双管系统的时候,就要将旁通关闭。此阀使用全新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双管调流设计,旁通管可以调节散热器的分流系数,调整的范围从0~100%,进水管采用比例调整,进入散热器的流量从0~100%。

恒温阀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力失调。由于公司采用了*的双管调流设计,大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可调节性,当系统出现水力失调现象时,可以通过旁通管调节机构,调节各散热器的分流系数使水力失调现象消失。这样就简化了复杂计算与安装,由于旁通比可调,对系统的适应范围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单独调节。
恒温阀具有*的系统稳定性。恒温阀由于采用比例调节,使你无论如何调节,在总管路中总的流量始终会保持不变,由于整个系统不受阀门调节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可靠稳定的工作。

C系列H型恒温阀的手柄刻度与温度的设定对比
恒温阀刻度表
恒温阀的手柄刻度分为六个档次即:*、1档、2档、3档、4档、5档。不同的手柄刻度档位有不同的温度设定,这样既体现了恒温阀外观的简洁大方,又体现了恒温阀的人性化,使使用者更一目了然,无论老人或是儿童都可便捷的操作。
当家中处于无人居住,我们可以把档位调至档*,这样既可以防止管道因无温度而冻裂,又可以因长时间处于高温而浪费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家庭当中即使面积再大,不可避免的有处于无人的居室,人少的角落,比如走廊,储藏室等等,这时我们可以调至1档,温度为12度,这样我们在出入这些地方的时候不必因为过冷而造成身体着凉。
而恒温阀在夜晚的作用更加贴入人心,此时可把档位调节至2档,温度处于适中的位置,客厅中尤为有巨大的作用,这时的恒温阀更加节能,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的功能。
寒冷的冬季,卧室则成了我们常常活动的地方,这时的温度则应该稍高一些,可调至3档,20度的室温可使我们自如的活动,不用担心因为室温过凉而导致我们自身发生例如着凉、感冒的风险。
老人和儿童的体制均处于抵抗力较低的程度,常常会因为一点寒冷而导致感冒,更会引起其他的一些疾病,所以对于这些人群我们更要关注,而起居室的温度也应调高一些,4档,24度的温度更适合这些体制较弱的群体居住。
浴室的温度高低往往也是牵连我们身体状况良好的一个关键, 5档位,26度的浴室室温,不会使我们一走进浴室便觉得进入一座冰窖,同时也保护了管件。

C系列H型恒温阀的性能特征:

1:采用高灵敏温控器控制水温,使设定温度与出水温度相同。
2:设定温度在38度-----45度时,冷水或热水单管断水,能瞬间自动断水,防止烫伤、受凉。
3:38度安全保护装置,可以防止出水温度过高。
4:冷、热水压力,温度发生变化时,能瞬间自动调节、自动补偿。
5:加大流量,适应底水压区和顶层住户。
6:设有防逆流、过滤装置
7:本产品使用方便,安全,恒温出水,避免了普通混水阀洗浴时产生的忽冷忽热问题,是家庭,浴池*产品。

C系列H型恒温阀的安装注意事项:

1:出水量太小:长时间使用后,如出现流量小的问题,检查滤网,供水系统有无什物堵塞。
2:出水温度和设计偏差大:检查供水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C系列H型恒温阀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水温自动调节器的阀芯已由工厂检测及调试,请勿自行拆装。
2.不能直接用蒸汽作为热水配水。
3.冷、热水进水管不能颠倒。(注意冷热水的标识,防止接错)。
4.特高压力(5.0kg/cm以上)要跟减压阀相配使
5.安装前先清除管道什物、污水。
6.安装完毕,检查各连接部件有无渗漏。

 

同类产品推荐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