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I/O分线盒2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科迎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4/5/17 15:01:59
  • 访问次数78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方式:胡工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上海科迎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专注于电气连接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的高新科技技术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型谱系列产品成功取得了欧盟CE认证,质量可靠性与技术标准已达到、国内技术先进水平。产品设计时充分应用符合ROHS环保原材料,确保了科迎法电气连接产品绿色性能。管理细节的有效控制,保证了供期的确定性与质量的稳定性。产品有M12连接器,M12接插件,M12总线分线盒,M6航空插头,M12信号线插头等。
    产品业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电工电气系统、仪器仪表、矿产、石油天然气钻井防腐工程风能与太阳能、自来水工程、电站变电站、自控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等众多领域。
满足用户需要,超越顾客需求,是科迎法电气的服务基准。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公司连接器产品在专业设计与生产的批量形成了公司的专业特色,解决了客户的需求与问题,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专业产业化目标,创造共同繁荣和发展。 跨国集团、上市公司等1000多家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是科迎法电气倍加努力的源泉,不敢一点松懈。
    科迎法电气硬件实力雄厚,拥有模具设计、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设计研发能力,拥有数十台精密数控车床、日本和中国台湾产CNC、数控铣床、注塑设备、精密测量设备、相关的配套设备与工具机、一条电气连接产品的装配生产线,还有三十多家可靠供应商的鼎力支持,我司已形成年产连接器、传感器及组件产品100万只的生产能力。

M12连接器,防水连接器,M12接插件,圆形连接器,传感器分线盒
I/O分线盒产品与传统的点对点的布/接线方式不同,分配盒在执行器/传感器与控制柜/总线系统之间起到布线的集总连接作用,节省安装时间与成本,并可显著减少故障点
I/O分线盒2 产品信息

I/O分线盒产品与传统的点对点的布/接线方式不同,分配盒在执行器/传感器与控制柜/总线系统之间起到布线的集总连接作用,节省安装时间与成本,并可显著减少故障点。随着控制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工业设备复杂性的提高,应用Lumberg分配盒分布式布线的优点便愈加明显。作为传感器/执行器与控制器的接口,co-fly产品带有M8/M12/M23 等工业标准接口,可螺纹固定或FIXCON插拔连接,无需剥线、压接端子等繁复的操作,预制电缆减少了工作量和可能的安装错误,显著降低了安装成本,使得用户在现场的使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尤其使后续的保养、维护变得相对简单容易。 科迎法I/O分线盒全部经过连接测试,保证操作运行的高度可靠性与安全性。每路信号对应的LED功能指示使输入输出信号直观可视,确保及时发现故障,同时用于标记线路的标签简化了故障的查找以及后续的维护过程,减少了停机时间。 


 科迎法,具有IP67 及以上防护等级,耐zui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可在zui为接近现场信号的地方进行安装,耐震动与冲击,无需再安装传统的开关柜与配电箱。  科迎法M8产品,设计紧凑,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即可连接大量信号,并设计有T型连接器,扩展了应用范围。 


上海科迎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总线圆形接插件以及IO多接口分线盒的制造商,接插件均采用镀金工艺。圆形接插件系列产品有:M5、M6、5/8、7/8、M8、M12、M16、M23、MIN-5015系列、百兆以太网接插件、千兆以太网接插件、USB转接器、485通讯电缆组件等特殊产品结构及芯位分布可接受客户定制。IO多接口分线盒有:M12-4口座、8口座;M8-8口座;直接出线式、插拔式均有生产。标准内部线路有PNP、NPN、电磁阀用多接口分线盒等,特殊内部线路以及口座数可接受定做。科迎法产品可与国外进口产品如:Turck、Binder、Lumberg、Sick、Balluff、P+F等产品兼容使用,且无技术障碍。目前适用于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电工电气系统、仪器仪表、矿产、石油天然气钻井防腐工程风能与太阳能、自来水工程、电站变电站、地铁机场、自控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等众多领域电气传输通讯需求。


特殊产品结构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接受定做。

更多相关传感器/执行器技术参数请致电胡工。

在找 I/O分线盒2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