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漆膜划格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江都市腾达试验仪器厂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无锡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4/6/25 11:29:59
  • 访问次数107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本公司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郊,主要产品用于橡胶,塑料,金属,建筑,电缆,皮革,纺织,医疗,化工等行业.本公司拥有雄厚的设计能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质量为本,用户*”是我公司经营方针,以良好的售后服务立足市场,主要产品有拉力机,压力仪,疲劳试验机,弯曲拉力试验机.磨耗,老化,硬度,可塑性,硫化仪,门尼粘度仪,冲击试验机等测试仪器.我公司一向注重研究开发新产品,并能为您设计制造特殊用途的测试仪器,为产品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作贡献.本公司热忱欢迎新老客户与本厂联系合作!

压力机;拉力机;疲劳试验机;磨耗试验机;老化试验机;无转子硫化仪;油封修边机;可塑性试验机;橡胶门尼粘度仪;炼胶机;人造板万能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弯曲试验机;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平板硫化机;落锤冲击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机;
腾达试验仪器厂:  漆膜划格器根据ISO2409-1974标准设计制造的
漆膜划格器 产品信息

  腾达试验仪器厂:


  漆膜划格器根据ISO2409-1974标准设计制造的。主要适用于有机涂料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漆膜划格器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该仪器以一定规格的工具将涂层做格阵图形切割并穿透,规格完成的图形按六级分类,评定涂层从底材分离的抗性。


  本划格器有三种规格间距的多刃切割刀(1mm、2mm、3mm)按不同实验条件可供选择。1mm间距的多刃切割刀适用于涂膜厚度<60um的试片,2mm间距的多刃切割刀适用于涂膜厚度<60~120um的试片,3mm间距的多刃切割刀是为特殊用途而设计的。


  漆膜划格器特点:


  用于均匀划出一定规格尺寸的方格,通过评定方格内涂膜的完整程度来评定涂膜对基材附着程度,以‘级’表示。它主要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这种刀片及加工工艺,只适用于非金属和软金属基材上面的涂层的附着力测试,需要均衡用力使每条划痕都划穿涂层)。


  漆膜划格器技术参数:


  ★多刃切割刀间距分别为:


  1±0.01mm


  2±0.01mm


  3±0.01mm


  ★多刃切割刀齿顶直线分别为:


  不小于0.003mm(1±0.01mm)


  不小于0.006mm(2±0.01mm,3±0.01mm)


  ★多刃割刀工作齿宽度:不小于0.05mm


  漆膜划格器使用方法:


  ★试片必须按ISOR1514及ISO2808的规定制备:


  ★将试片放置在有足够硬度的平板上:


  ★根据需要实验的涂膜厚度,选用规格合适的多刃切割刀,将图中件2


  松开一圈,搬动刀体3或螺纹轴1,即可改换多刃切割刀,然后锁紧件2即能使用:


  ★手持划格器手柄,使多刃切割刀垂直于试片平面:


  ★以均匀的压力,平稳地不颤动的手法和20~~50mm/s的切割速度割划;


  ★将试片旋转90度角,在所割划的切口上重复以上操作,以使形成格阵图形;


  ★用软毛刷沿格阵图形的,两对角线轻轻地向后5次向前5次的刷试片;


  ★试验至少在试片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完成,如果三个位置的实验结果不同,应在多于三个位置上重复试验,同时记录全部结果。


  漆膜划格器工作面数:


  ★六面:1mm 25格、1mm 100格、1.5mm 100格、2mm 25格(塑料手柄)


  ★四面:2mm 100格、3mm 25格(木手柄)


  ★单面:1mm 100格、2mm 100格(木手柄)另配备用刀片1片


  漆膜划格器注意事项:


  ★所有切口应穿透涂层,但切入底材不得太深;


  ★如因涂层过厚和过硬而不能穿透到底材,则该试验无效,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在特殊情况下或有特殊要求时必须配合胶带测定。胶带一般是25 mm宽的半透明胶带,背材为聚脂薄膜或**纤维。将胶带贴在整个划格器上,然后以A小角度撕下,结果可用漆膜表面与脱落面积的比例来求得:


  ★实验应在温度23±2°C和相对湿度50±5%中进行

在找 漆膜划格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