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横河光波长计 AQ6150B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武汉智维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武汉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4/7/4 17:52:26
  • 访问次数111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武汉智维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公司在不断积累和努力中已经发展成为湖北地区仪器仪表销售和系统集成服务的专业性公司。 公司旨在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支持、咨询、培训服务,包括测试方案的研究分析、测试测量设备供应、测试工装的设计与生产、自动化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涵盖了电路设计、总线控制与测试、传感器应用、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太网测试、视觉图像处理与运动控制、虚拟仪器技术、液冷散热、新能源相关技术等。我们的测试方案应用于工、轨道交通、通信、汽车电子、高校、网络运营商、智能控制等行业。 公司与国内外品牌是德、罗德与施瓦茨、泰克、福禄克、Julight优莱特、海泽、高德红外、致远电子等保持着深度合作,并聘请多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为公司技术顾问。公司始终坚持以专业的技术、专心的态度在测试领域成就客户和自己的梦想。
波长精度高达±0.2ppmAQ6150系列一共有两个机型
横河光波长计 AQ6150B 产品信息

波长精度高达±0.2ppm

AQ6150系列一共有两个机型。其中, AQ6151B是高精度型光 波长计,波长精度高达±0.2ppm,可以满足别的精度 测量要求。 AQ6150B是标准型光波长计,波长精度可达 ±0.7ppm,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应用,价格更加实 惠。
AQ6150系列具有实时校准功能,通过来自内置波长参考光源 的高稳定性参考信号,确保了测量的长期稳定性。

支持CW、调制收发器和光滤波器测量

光收发器和光传输系统的光输出是通过10G和25Gbps的传输 频率进行调制的。内置的光谱分析功能采用了FFT技术,可以 测量被调制后的展宽信号。
除了常规CW光模式外, AQ6150系列还有调制光模式。调制光 模式通过分析光谱从而获得被调制光的中心波长,可以用于测 量带通滤波器、 AWG和WSS等光滤波器的中心波长。

同时测量多达1024个波长

AQ6150系列可同时、快速、准确测量单一输入信号多达1024 个不同的波长,最小间隔仅为5GHz。这就意味着无论现在还 是将来, AQ6150系列光波长计都可以满足WDM传输系统开发 和生产领域的测试需求。
利用光耦合器汇合多个激光模块或光收发器并一次性测量所有 信号,多波长测量功能还有助于在单一波长激光器件的生产中 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低功率输入的同时保持高性能

通过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 AQ6150系列可以在据输入信号 功率的基础上自动调整电子放大器的增益。这有助于限度 提高波长精度和测量速度,即使输入信号功率低至-40dBm。

提高生产力

高速测量提高生产吞吐量

可调光源和可调光收发器的调整和界定需要对每个器件进行几 百次波长测量。能否提高生产吞吐量,高速测量和快速处理能 力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AQ6150B还是AQ6151B,测量、分析并将结果传至PC 均仅需0.2秒。这一速度比横河之前的AQ6150和AQ6151快2 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吞吐量。在重复测量模式下, AQ6150 系列每秒可以完成10个测量,非常适合实时监视波长的同时对 光器件进行调整。

 

 

 

轻松升级测试系统

通过ETHERNET、 GP-IB等远程控制接口, AQ6150系列可以 轻松建立自动测量系统。
远程命令设置符合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接口规范(SCPI: standard command set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s)。
因此,如果客户正在使用YOKOGAWA AQ6140系列或其他符 合SCPI规范的光波长计,可以轻松地升级现有测量系统,无需 改变测量程序。

降低使用期内维护成本

传统波长计的波长参考光源不但故障率高,更换成本也不低。 万一发生故障或更换参考光源,就必须停工,已成为影响产品 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主要因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产品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横河采用多 维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详见下图

  • 延长参考光源的使用寿命(MTBF)(水平轴)

  • 降低参考光源的更换成本(最小化垂直轴)

 





关键词:滤波器
在找 横河光波长计 AQ6150B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