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东方化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其他品牌
  • 型       号UV-2100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8/1/17 13:08:57
  • 访问次数446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方式:韩经理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东方化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仪器仪表实验检测分析产品系统集成商。它引进国内外各种在线、离线仪器仪表、机械设备与材料,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尤其在石油、化工、环保、电子、冶金、机械、光学、通讯、科技教学、等领域,与世界众多厂家有密切合作关系。

东方化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环境(水、气、声)检测仪器:水处理研究与自动化工程;石化冶金分析仪器(在线、离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搭建、升级、改造;Hza0p分析:电脱盐技术、工艺节能优化与改造:农林机械:机电配件:化学试剂;标准品等,

东方化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以服务为先导,努力向客户提供产品价值链服务,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待。东方化玻将禀承“开拓创新、心系客户”的理念,与您共创辉煌的明天。


环境保护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产品特点:嵌入式台式臭氧分析仪,24小时连续运行自动校零,保证检测浓度的稳定性。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产品信息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嵌入式(台式)臭氧浓度检测仪 型号:UV-2100

库号:M406816   查看hh

midwest-group
检测原理:紫外光双光路吸收法,用于臭氧发生器出口浓度实时检测或尾气臭氧浓度检测。
产品特点:嵌入式台式臭氧分析仪,24小时连续运行自动校零,保证检测浓度的稳定性。
一、产品概述
本款臭氧浓度分析仪主要用于臭氧发生器管道内的臭氧浓度测量,可连续在线检测臭氧发生器出口管道中臭氧浓度。主要用于连续检测各种工业环境下的臭氧气体,也可用于检测运行中的管道、容器等环境的臭氧气体。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市政、污水处理等行业,对臭氧发生器出口浓度和臭氧发生器产量测量。
本款臭氧浓度分析仪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通过测量臭氧对紫外光吸收前后的光信号强度变化,由此计算出当前臭氧浓度值。设备使用的双光路紫外光源系统,内设有灯管智能管理系统,开机后可使紫外灯管迅速达到测量状态,采用德国分离式光池,设备具有无泄漏、耐压高、耐大流量采样气体冲击、易清洁、维护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设备每隔1小时自动零点吹扫一次,保证零点的稳定性,防止零点漂移影响检测浓度的准确性,校零时气体流量、压力、流速保持不变,防止气流冲击对校零产生影响,保证设备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应用领域:臭氧发生器厂家,市政用水行业,工业污水行业,精细化工行业食品跟饮用水行业,空间消毒行业,泳池消毒行业,香精合成行业等使用臭氧发生器行业。

二、参数及安装
量程范围:0-200g/m3(可选量程:0-100g/m3,0-200g/m3,0-250g/m3);
显示分辨率:0.01 g/m3;
气体流量:1.0L±0.2L/min;
输入压力:<0.1MPa;
零点漂移:<±0.1%.FS(MAX:±0.2 g/m3)
取样口管径:Φ6(6mm*4mm)
误差率:±0.5%
通讯方式:RS-485;
输出方式:4-20mA,线性;
电源:AC 110-220V;
尺寸:155*68*240mm; 
开孔尺寸:145*68;
注:1mg/L=1g/m3=467PPM
免费质保:24个月
注:本款检测仪 标准配置嵌入式卡件及流量计支架,选配件:防腐流量计,臭氧尾气催化器(附件)。
三、产品特点:
测量原理: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通过光度吸收原理测量;
测试方法:双光路紫外光吸收法,测量精度高;
光源系统:德国长寿命紫外灯管(波长253.7nm);
光池系统:德国分离式光池,无泄漏、耐压高、耐大流量采样气体冲击;
智能补偿:内置光源自动补偿功能;
自动校零:每隔1小时设备自动校零1次,确保零点的稳定性,保证检测浓度的准确性。
数据显示:高清晰数码背光显示,数据清晰可数;
输出功能: 4-20mA电流信号、RS485通讯;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LQS)臭氧浓度检测仪 库号:M406816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