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VFD001L21A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常州优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台达
  • 型       号
  • 所  在  地常州市
  • 厂商性质代理商
  • 更新时间2016/3/7 10:46:27
  • 访问次数39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我司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一家以工业自动化为主营,融科、工、贸于一体,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设计、安装、调试等服务和代理销售各类进口电气及自动化产品的民营*。
    本公司专业代理施耐德,ABB,欧姆龙,西门子,魏德米勒,菲尼克斯,威图,松下,穆尔,穆勒-伊顿,A-B,三菱,和泉,倍加福,邦纳,三垦,SMC,SEW,E+H,LG,IFM,费斯托,图尔克,山武,赫斯蔓,摩莎,海格,东芝,安川,威纶,斯菲尔,奥拓尼克斯,新宝减速机,基恩士,理光,溯高美,安德利,安科瑞,昌晖,埃斯顿伺服,庸博伺服,理想变频,研华,研祥,明纬,宏发,海泰克,法泰,正泰,常州施耐德执行机构,富士,昆仑通态,上海鹰峰等。

变频器、触摸屏、PLC、伺服
台达VFD001L21A报价:
中达电通,世界电气品牌之一,在通讯电源的*更是。1968年成立初期以简单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逐步发展成为电源及电器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色生活整体节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丰富的产品线已遍布电气工业的各个领域,成为电气行业品牌中的。
VFD001L21A 产品信息

中达集团是郑崇华创立于1969年,是散热管理及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台达*关注环境议题,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持续开发创新节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以减轻暖化对人类生存的冲击。近年来,台达已逐步从产品制造商转型成为整体节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括“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

              : 台达 PLC、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

专业代理 : 施耐德 低压、工控、楼宇

              : 西门子 全系列产品

 : 

台达致力于创新研发,每年投入集团总营收7%-9%作为研发费用,研发中心遍布,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地区,成果备受肯定。2008年及2012年,台达二度获颁中国台湾zui高荣誉的“中国台湾产业创新奖”,并曾四度获得“泰国总理工业奖”等荣誉。

台达自成立以来,在整体绩效、技术研发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各方面表现屡获殊荣:2013年,台达连续第三年获选进入两项道琼斯永续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DJSI)的“世界指数”与“亚太指数"。此外,自2010年以来,台达已获47项的设计奖项,及中国台湾精品奖等。

面对暖化与气候变迁的危机,台达将持续投入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合方案与服务,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60年代初期,随着岛内市场的饱和,中国台湾经济从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开始转向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开始出现大调整。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经济体。而当时原材料价格比较低廉,世界经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增长繁荣期,也有利于加工出口工业的发展。其次,就中国台湾内部情况而言,经过20世纪50年代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中国台湾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63年,中国台湾的工业在国民生产净值中所占比重*超过农业,达28.1%,而农业比重则下降至26.7%。zui后,随着市场的饱和,岛内出现失业率上升、收支失衡等现象,基于此,中国台湾当局从内向型进口替代转为新的外向型出口导向战略,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在经历20世纪60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后,进入70年代中国台湾经济经过*积累、在有利的经济环境下,迅速进入起飞阶段,为中国台湾步入世界发达经济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国台湾的统计资料分析,1970年,中国台湾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产值结构比例分别为15.47%、36.83%、47.70%,就业结构比例为36.73%、27.93%、35.34%,与其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2%、1.32%、1.35%。到1979年,上述比例均出现显著变化,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产值结构分别为8.55%、45.34%、46.11%,就业比例分别为21.46%、41.61%、36.93%,而劳动生产率则为0.40%、1.10%和1.25%,10年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10.74%,表明此一时期,中国台湾的经济增长无论从实际成效还是从结构转化方面看,均取得较为顺利的发展。

中国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台湾经济亦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以及石油危机的直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台币升值、储蓄率下降、所得分配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影响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摆脱对进口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核心零部件的依赖,中国台湾当局在*的主导下,进行了*的“十项建设”以及后续的“十二项建设”,推动了中国台湾经济结构的提升,不仅使中国台湾顺利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也使国民所得(国民收入)取得大幅度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中国台湾当局以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为目标,将发展的重点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为此,从政策及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是机械大国却不是机械强国。目前,中国机械、汽车工业总体技术自给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水平。与当代*跨国公司比较,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距。比如,中国汽车产销已居第二位,但世界*家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大企业竟没有一家能够入围。我国的工业发展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国产汽车还可以自夸达到多少多少国产率,但是制造这些汽车零件的机床,特别是那些精加工机床,几乎都是国外引进的,zui后一刀永远是外国设备来完成的。

民用的汽车可以买国外的或者组装。但中国的大炮、飞机、坦克、战舰的制造等等这些工业,重工业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这些高精度的工作母机被美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明令严禁出售给中国。

1, 数控机床一直是我国产业界的一块心病。

目前,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仅为30%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型和普及型数控机床方面,高级数控机床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而数控机床仅仅是我国产业技术陷入技术黑洞的一个缩影。

2,产业技术主要源自国外。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许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及主导产品的生产,往往不是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而是依靠外国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作为窗口的国家*产业开发区,也有57%的技术源自国外。

3, 工业母机的水平恐怕未来三、五十年都无法和别人比肩。

中国现在在许多领域达到和接近了世界水平,但是工业母机的水平恐怕未来三、五十年都无法和别人比肩,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是不能象有些行业那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哪怕是取一星半点的巧,举zui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想要加工精度为±0.0001的制品,而你手头的机床能够达到的精度只有±0.1,那么对不起,请你先设计一台精度±0.01机床,然后用你手头这台精度0.1的机床把它加工出来,再如此往复,直到达到要求。

同时,这个行业积累人才的速度也是慢的可怕,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自己创业,但是一个搞机床人恐怕要到工作多年年以上才能去负责其中一小部分的设计,而要对整体融会贯通,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好容易培养一个合格的出来,却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失掉。

4,中国重工业平均落后世界8至少60年

在西北某一家钛合金钢板生产厂里有一个国内的钛合金钢板扎制机器,这台机器扎制出来每一卷钛合金钢板的宽度是*二宽度的2倍,钢板两端厚度差别是2mm。这是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德国人的一家工厂淘汰的设备,德国人当时更新的设备扎制出来的钛合金钢板宽度是这台淘汰设备的3陪,而两端厚度差别不到0.5mm。[现在距离引进这台设备一晃过去了20多年了,也许德国人有新的,而我们仍然在使用这台老机器。从一点就看出来,我们在重工业落后西方至少60年,30年来重工业几乎没怎么发展。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展迟缓,远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产业总体规模还是产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引进过程中,主要资金和精力用于硬件设备和生产线的进口,忽视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

6,多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竞争的能力。

三个比例很有说服力:一是我国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1997-1999年分别为17.44:1、14.67:1和11.45:1,其中国有企业的比例更高,二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1997年到1999年分别为1.21%、1.28%和1.35%。三是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成交金额与全国研发经费之比,从1997年到1999年虽然保持下降趋势,但一直都是两倍以上。我国大中型企业近几年每家平均技术开发项目还不到4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仅2项,40%的企业研发机构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VFD001L21A

VFD001L21A

在找 VFD001L21A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