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无人机“黑飞”如何治理?这一方式或是正解

2018-05-15 11:08:37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阅读量:61741

分享:
导读:今年以来,无人机“扰航”、“伤人”事件偶有发生。在监管措施日渐完善的当下,无人机“黑飞”为何还屡禁不绝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今年以来,无人机“扰航”、“伤人”事件偶有发生。在监管措施日渐完善的当下,无人机“黑飞”为何还屡禁不绝呢?要想推动无人机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化解“黑飞”隐患,必须重视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无人机“黑飞”如何治理?这一方式或是正解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各项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消费级无人机加快普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中的“新宠”。同时,工业级无人机的崛起,也让更多的无人机飞上天空,为许多领域带来了便利与变革。
 
  无人机“黑飞”隐患重重
 
  虽然无人机表现优异,又有种种利好,但是在保有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其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也更为深入。无人机“黑飞”导致的扰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无人机进行非法活动,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隐患。
 
  2018年2月份,中部战区联合河北警方共同处置了一起造成巨大损失的无人机“黑飞”事件。事件中,4名不具备无人机操作资质的企业员工在没有申请空域的情况下,私自放飞无人机进行航空测绘,严重影响了民航航班正常飞行。据悉,这四人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日前,又发生了一起无人机坠落伤人事件。5月9日下午,在北京通州区,一名14岁外籍男孩操纵的无人机突然坠落,砸伤了一个1岁多男童的面部。目前,警方已经找到了当时控制无人机的外籍男孩。
 
  实际上,无人机“黑飞”的高潮期是2017年。去年在我国西南地区,多个机场频繁遭受无人机扰航影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民航局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强无人机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无人机监管政策接连出台
 
  由于无人机“黑飞”事件频发,造成了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国家监管部门以及各地政府纷纷接力出台监管政策,各地机场也陆续公布“机场净空保护区”,规范机场附近空域的管理,防范无人机扰航。
 
  在国家层面,2017年5月16日,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我国境内大起飞重量为250克及以上的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必须按规定实名登记。
 
  此后,《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2018年年初,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另外,地方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无人机管理规定,并通过公安部门强化无人机“黑飞”打击力度。但是,在严厉监管与严格执法的情况下,无人机“黑飞”的情况却始终难以完全断绝。
 
  为何“黑飞”难禁?
 
  目前,市场上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主要是消费级无人机。如大疆等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基本都设置了电子围栏,对无人机飞行范围作出技术限制。特别是2017年以来,电子围栏几乎已经成为了正规厂家出产无人机的标配。
 
  但是在销售过程中,有一些不良卖家受利益驱使,打起了破解电子围栏的注意。据了解,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只要安装一个破解模块就能轻松破解无人机的禁飞区设置,导致无人机厂商从源头控制“黑飞”的努力大大打折。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无人机企业为产品设置的电子围栏是一道重要的“关卡”,能够在技术层面管控无人机“扰航”、“乱飞”等现象。但是对于一些黑客来说,破解无人机的电子围栏并非难事,法律对于这些行为的定性与约束都不够到位。要想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监管成效,就必须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对非法破解、非法改装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一些小型无人机或者航模由于走低端路线,成本低廉,并不会设置电子围栏,自身安全技术与机体质量也存在不足,更是处于难以管理的状态,而且隐患相对而言要更大一些。对于这一类无人机或航模的监管也不能忽视。
 
  需注重疏堵结合
 
  无人机“黑飞”之所以难以禁绝,一方面是由于使用者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商家非法提供破解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目前的无人机飞行空域不足、申请过程繁复且难度较大。当无地可飞、申请艰难,就免不了会有存在侥幸心理的无人机用户非法飞行。
 
  因此,针对无人机日益普及、使用率不断升高的实际情况,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公共安全与无人机用户需求,合理规划禁飞区,适当开放部分空域,持续简化飞行申请程序,使得无人机用户能够有足够空域可飞,有合法许可可依。
 
  当前,我国有些地方省市已经在积极探索低空空域开放,为无人机等航空器提供飞行场所。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建设无人机试飞基地、划定特定空域,来达到相同目的。同时,国家在立法过程中也预备简化无人机审批程序,例如微型无人机只要在禁飞区外飞行,就无需申请飞行计划。
 
  随着无人机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对于无人机的监管将不再只是禁止与束缚,而是注重转向引导与疏通。无人机产业是21世纪受瞩目的科技产业之一,凭借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的坚实支撑,我国无人机产业将有望在竞争中继续风骚,获得持续成长。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欧盟推出无人机和载人飞机协调监管框架 2021-04-15 16:17:39
无人机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离不开有序监管。
无人机用户胆大玩火:擅闯核禁区屡教不改 2020-09-10 09:04:42
来自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核电站甚至核禁区居然颇受欢迎。
无人机扰航事件再现!“双管齐下”方能守卫天空 2020-06-01 15:23:26
无人机的普及,为诸多行业带来了机遇,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与乐趣,但如果被无序、非法使用,也会对航空安全、公共安全等造成不容忽视的巨大隐患。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