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人工智能“风生水起” 谁将主导AI人才培养?

2018-09-17 11:55:42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阅读量:58870

分享:
导读:在中国,腾讯等公司纷纷与高校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学院或培训班;在印度,英特尔一举培训了接近10万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很显然,目前科技企业已经成为AI人才培养的主导者。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在中国,腾讯等公司纷纷与高校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学院或培训班;在印度,英特尔一举培训了接近10万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很显然,目前科技企业已经成为AI人才培养的主导者。

人工智能“风生水起” 谁将主导AI人才培养?
 
  在科技领域中,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词汇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虽然从发展水平来看,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仍然让众多企业为之“倾倒”,纷纷展开全面布局。
 
  人工智能之争“激战正酣”
 
  从数十年的缓慢积累到如今的一朝爆发,人工智能的崛起被视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在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战略期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将担负起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责。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其中,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等重量级报告,法国公布了《人工智能战略》,中国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德国通过了《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
 
  除了在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各大科技企业对于人工智能展开的竞争与合作也日益频繁,在研发创新及产业链布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强,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成为热门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持续升温,产业规模加速扩张,使得行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紧缺,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尤其凤毛麟角。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来我国AI人才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达200%以上,数量缺口已经超过500万。
 
  在此形势下,如何加快弥补AI人才缺口已经成为摆在各国眼前的一道紧要难题。为了解决AI人才缺乏的困境,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并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AI人才培养由谁主导?
 
  从国家规划及现实角度来看,AI人才的增加,无非是引进与培养两条路。引进总归是“治标”,且此消彼长,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真正解决人才难题,还是应该努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设AI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
 
  目前,在政策引导、支持下,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专业,探索AI人才教育模式构建,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过,教育生态的培育本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更别提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短期内对于AI人才缺口的弥补难以产生足够影响。
 
  因此,人工智能教育体制发展成熟之前,AI人才的培养还是要依靠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专业培训。高校拥有充足教育资源和基础理论优势,而企业则拥有技术研发和市场经验,因而借助产学研合作平台,能够很好地利用各方长处来进行AI人才培训。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往往成为更具主动性的一方,也更多成为主导力量。在印度,英特尔公司就培训了接近10万名AI人才,尽管预计目标只有1.5万。在国内,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也相继与高校合作,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来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
 
  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时间内,产学研合作开展AI人才培训都将是业内主流,而这也是更好地利用各方资源、更快实现人才产出的佳方式。当然,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发展成熟后,学校对于AI人才培养的影响力也将逐步提升,未来获得主导权也犹未可知。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放大招!上海、北京、深圳等加速培育“新质生产 2024-04-16 15:10:05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经济布局的新着力点,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制定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韩国半导体出口增长 2024-04-16 08:59:23
韩国半导体的出口额在3月份同比大增33.9%,达到了117亿美元,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企业 2024-04-12 10:41:22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装备、软件等智能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