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IT到DT再到ET 阿里云如何?

从IT到DT再到ET 阿里云如何?

2017-06-29 10:41:22来源:头条号/大数网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云计算阿里云云服务阅读量:35034

导读:2016年全年,阿里云营收为55.66亿元,而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21.63亿元,同比增长102.9%。谁都不能否认,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带头大哥。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2016年全年,阿里云营收为55.66亿元,而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21.63亿元,同比增长102.9%。谁都不能否认,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带头大哥。
 
  2009年,飞天团队在北京写下行代码,阿里云从此诞生。
 
  2011年,阿里云上线,开始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2014、2015年,阿里云开始强化生态体系建设,并陆续拿下12306、中石化、海关等大项目;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云战略增资60亿,用于业务拓展,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基础和前瞻技术的研发,以及DT生态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
 
  2016年,牢牢占据着中国云计算过半的市场份额,启用全新的logo“[-]”,其中“”来自代码中常用的符号;中间的“-”代表流动的数据,代表从计算出发,作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计算和数据,是随时随地在运行的。
 
  伴随新logo而来的是,阿里云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和人工智能。
 
  截至2017年3月,阿里云拥有约5000名员工,年营收66.63亿元(阿里巴巴财年从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该数据来自2017财年年报,),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形成了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等14个节点和杭州、新加坡双中心布局,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年时间,阿里云长成了中国大、也有代表性的云计算企业,这一刻,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化业务,阿里云都走到了临界点,迈过去就是一个新的市场。
 
  从IT到DT再到ET
 
  阿里云善于包装概念,或者叫潮流。
 
  看,阿里云不可避免与AWS对比。但在国内,它又是所有公有云对比的目标。
 
  阿里云的发展轨迹与亚马逊的AWS几乎一致,从初的内部业务走向 IT基础设施服务,这也是国内云计算发展的脉络,如今更是所有电商做云计算的初衷之一。
 
  阿里云有优势。从战略角度谈,对市场趋势和技术趋势觉醒早,也可能来自阿里内部业务带来的冲击。要不然,阿里云不会在2010年就把云计算作为战略级业务发展,砸钱砸资源,而且是非同一般量级的资金和资源。
 
  可以回想一下,当时的BT(百度、腾讯)两家对云的看法是什么,如今对云的看法是什么?阿里云这种对市场和技术的敏锐性保持至今,不断抛出新的概念,也不断落地新技术。
 
  从产品发展的历程看,2010年阿里云开始对外提供基础IaaS服务,主要是用云主机代替传统的物理主机,提供简单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随后几年,阿里云开始提供包括数据库在内的云中间件产品和云安全产品。
 
  随后几年,夯实了云计算平台之后,阿里云先后发布MaxCompute和数加平台,提供大数据服务,并把数据视为一切创新的大“能源”。接着发布人工智能产品,现为ET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入行业之中,又比其它云厂商提前几年。
 
  业务中,阿里云也开始向海外拓展,建立数据中心,拿下订单,业务领域更广。
 
  阿里云的标杆客户做了很多,包括12306、杭州市政府、中石化、国家天文台、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税总局、海关总署、中石化、中国联通、徐工集团、华大基因、协鑫光伏、富士康、华山医院等大型政企客户和机构,提供电商、制造、金融、政务、医疗、视频、游戏、多媒体等超过50个行业解决方案,列举不完。从用户数量到用户度来说,阿里云都无愧云计算的行业老大,进入行业很深。
 
  云计算是一个重资本、重技术、重市场的庞大体系,阿里云从2010年开始共建生态,强调阿里云只做平台。这个过程中,阿里云云栖大会一站一站地开,每个季度巡回一个城市。这也成了国内云计算的品牌盛会,所有云公司参照的对象。
 
  技术来说,业内有诟病飞天是封闭系统,这些年用户激增,面临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挑战也越来越多。同样,飞天与业内开源架构Openstack并不互通,不知道日后会怎么样。但是阿里云是开放的。
 
  中国云计算带头大哥,如何?
 
  2016年全年,阿里云营收为55.66亿元,而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21.63亿元,同比增长102.9%。谁都不能否认,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带头大哥。
 
  其中阿里云的化进程也相当激进,两年开服14个区域,并在人工智能全面发力,很显然,阿里云也希望作为中国云计算的一面旗帜,成为世界公有云的第三极。
 
  目前,阿里云的主要收入来自公有云IaaS服务。鉴于阿里云的大多数用户为中小企业,除了视频、直播等重度网络用户,大部分用户价值并不高——虽然中小企业公有云市场是阿里云的天下,贡献率较低。
 
  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增长拉动下,阿里云一路都走得颇为激进,生态、产品,这是阿里云的互联网商业基因和团队执行力超强双重作用的结果。
 
  摩根斯坦利的调研认为,未来几年阿里云会成为阿里巴巴市值主要的推动力,到2020年,阿里云收入可以达到580亿元,估值390亿美元。而高盛更加乐观地认为,阿里云到2019年估值420亿美元。
 
  可是,现阶段来看,短期内大中型企业全面迁移到公有云不现实,阿里云自然也清楚,估值要上,行业云才是重点,这也是阿里云拼命做行业用户的重要原因。现在看,政府、金融行业,阿里云都有巨单爆出。在交通能源领域也有斩获。在制造业也在从云、人工智能方面发展。
 
  不过在行业领域,面对着来自华为、Ucloud、微软等各种企业级服务厂商的竞争,阿里云的互联网和商业基因并不占据太多优势,在线下服务能力上处于弱势。
 
  不过,现在看阿里云成为集团重心之后,获得大笔投资,加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还有技术能力,在这一场长跑中,至少已经跑到了前面。但下半场的考验仍旧很多,尤其是线下的服务能力,深入行业了解需求等,均是难题。
 
  (原标题:带头大哥阿里云为云计算市场带来什么?)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