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不少机器人企业小、散、弱,处在中低端。目前,我国正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企业,但这条路注定是道阻且长的。
自2013年以来,我国就成为世界大机器人消费国。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巨大,但是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和巨头竞争的能力。
目前世界上60%以上的机器人市场都被机器人“四大家族”占领,分别是ABB、发那科、安川和库卡,而这些机器人巨头也于这几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因此,我国机器人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8月8日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说,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不少机器人企业小、散、弱,处在中低端;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一些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存隐忧,亟待集中力量解决。
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规章等,通过集中协作突破,打好组合拳,推动中国机器人既创新快速又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但是政策资金的鼓励,也存在着些许问题。目前,中国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现金补贴方式,来刺激市场需求,鼓励传统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这一举措,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推广机器人技术示范应用的良好尝试。
但是这样的改造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不仅投入非常巨大,而且对产品和市场要有足够信心。有些企业的产品可能并不具有好的市场,改造的意义已经不大;还有一些企业完全没有改造的意义,就应该关闭。中国现在仅仅依靠政策手段刺激企业购买机器人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效果还是有限的,应该从本地产业发展,整体布局考虑。
而从地域角度来看,如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先机,一开始就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甘于充当外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厂,很显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起点就太低了。相对的,引进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模式更适用于中西部地区。
因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该调整这一战略。沿海发达地区应该站在机器人和3D打印产业的制高点上思考和布局,带领机器人产业走出“世界工厂”的发展误区。与此同时也该营造化的创新氛围。具体而言就是吸引化的研发人才和风险资本,构建化的投融资环境,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间的对话交流、产业孵化入手,而不是一说到发展机器人就去引进国外机器人企业前往投资建厂。
总体而言,如今机器人领域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创新的必争领域,目前,我国正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企业。但不得不承认在传统机器人领域,中国还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超越。无论是机器人本体部分,还是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未来10 年内中国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完全自主化。所以这条路注定是道阻且长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