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机器人技术潮流、改变某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十年前,中国的制造企业中,很少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招工难的现实倒逼之下,许多企业都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则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这几年,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自己进行的研发已经初见成效。
在市场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呈现很高的市场集中度,2015年外资品牌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其中仅四大家族就占据了超过50%的份额。我们也能看到国产机器人的崛起,2016年中国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9万台,同比增长30.9%,市场占有率达到32.6%的历史新高。
机器人联盟欧洲区代表阿尔杜罗·巴隆切利说,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消费了近37000台工业机器人,预计接下来的几年中还会持续增长,但是中国机器人使用的密度还比较低,每万人所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是49台,而世界范围的平均数是69台。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占销量比例超过20%,预计2017年占比将达到34.2%。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介绍,中国工业机器人去年销量达8.6万台,增长26.5%,占的30%,保有量超过30万台,约占的10%以上。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产品牌的崛起,未来几年这一较高的比例将继续维持。
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能通过开发新的需求创造更新的产业,是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过,李毅中分析指出,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快速,但始终存在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首先是技术水平不够高,自主品牌率低,其次是使用密度有待提高,低水平重复建设普遍。
总量大,密度低,意味着中国机器人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2.8亿美元,然而,如此大的市场,国内企业只占到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的确和我国对核心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有关。
据了解,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机器人制造作为独立的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中,根据新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制造与特种作业机器人制造两个行业小类,可以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走向快车道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业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合理布局规划,强化产业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整合研发研制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短板,要以集成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鼓励并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