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汽车行业面临变革 未来十年哪些技术会流行起来?

汽车行业面临变革 未来十年哪些技术会流行起来?

2017-11-17 09:53:58来源:thepeakmagazine 编辑:半城明灭 关键词:汽车行业车头灯车身材料阅读量:36412

导读: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未来十年,又有哪些汽车技术会得到重视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未来十年,又有哪些汽车技术会得到重视呢?

汽车行业面临变革 未来十年哪些技术会流行起来?
 
  凡是预测,总是有准的也有不准的。如果看看1950年代的预测,大多都失算了,否则今天我们就开上飞行汽车了。The Peak杂志不愿意盲目乐观,它查看实验室,寻找有希望的新生技术,然后作出猜测,看看未来10年会有哪些技术在汽车行业流行起来。下面就是The Peak挑选的5大技术:
 
  车头灯
 
  将恶劣天气和季节因素考虑进去,汽车平均四分之一的时间在黑暗中行驶。为什么汽车制造商忽视车头灯技术,大约每隔10年才会升级一下灯泡?现在我们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制造商开始重视车头灯。
 
  奥迪与宝马已经安装了超亮灯泡,它用反射光照明,光线来自车头灯的激光器。还有LED车头灯,它由许多光源组成,司机可以关闭其中一部分,不会妨碍其它司机。
 
  照预测,未来汽车会安装新的照明系统,这种技术是之前没有的,例如,汽车可能会有一条很窄的光条,宽度跟汽车一样,因为每一个LED都很小,设计师可以让设计变得更大胆、更新颖。
 
  屏幕
 
  AR技术已经出现,不过除了娱乐似乎用处不大。汽车有很大的挡风玻璃,留下很大的空间安装电脑,它是一个的平台,可能会成为AR的下一个杀手级平台。
 
  我们已经看到抬头式显示屏流行起来,它就是,只是显示屏作用很有限,充其量不过显示一下速度、导航地图。红外探测器、激光雷达、雷达似乎更新奇一些,它可以知道交通标志是怎样的,知道是否有汽车或者迷路的动物接近。
 
  接下来就是强化系统,将环境信息叠加在司机真实视野之上。例如,如果汽车即将发生冲撞,就用红色显示,如果车道合适转弯,就会用绿色显示。设备供应商哈曼、Continental和Visteon已经展示类似的技术。
 
  车身材料
 
  碳基纤维增强塑料(CFRP)比钢铁、铝更硬,有了这种材料,汽车可以跑得更快、处理工艺更好、更节能。早在1980年代,这种材料就出现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上,1992年,一辆麦克拉伦跑车就采用了新材料,这辆汽车的时速达到391公里。
 
  自此之后,新材料似乎停止不前。到了今天,我们只能在限量版、售价百万美元的汽车上才能看到。为什么?因为CFRP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制造工艺太复杂(也就是太贵了),如果用在汽车上不太“经济”。
 
  毕竟是新技术,开始成本当然高,不过慢慢就会降下来,因为企业投入了许多研发资金。2014年,宝马i3成为款用CRFP制造的高产量汽车。碳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它会逼迫制造商努力降低成本。
 
  汽车与汽车通信
 
  看看今天的汽车,不需要人的干预,它就可以根据交通条件变换车道,改变车速。特斯拉和奥迪已经开发出新型汽车,可以长距离自动驾驶。
 
  由于监管机构比较保守,司机不放心,自动驾驶技术想普及有些困难。V2V通信技术倒是让人兴奋,它也许可以化解一些担忧。
 
  如果让汽车彼此交流,驾驶就会变得更安全。假设不守规矩的司机冲过停车标志,在你反应之前,他的汽车可能就会发送警告信号。此时汽车会自动刹车,避开冲撞。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V2V可以让冲撞数量减少79%。
 
  48V电子系统
 
  自50年代以来,汽车的电源系统就没有太多的变化,真是让人惊讶。现在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多,用的还是12伏系统,真是捉襟见肘。
 
  48伏系统可以解决问题。大众集团在奥迪SQ7汽车上安装了48伏系统,它可以让增压器在30毫秒内加速,解决涡轮迟滞问题。
 
  宾利Bentayga用相似的装置控制防倾杆,根据地形调整,在走走停停的路面上行驶时体验更好。汽车制造商甚至还想引入“轻度混合系统 (mild hybrids) ”。
 
  例如,本田在原型柴油思域汽车中安装了48伏系统,让电力输出更平稳。本田估计,48伏系统的效能相当于全混动系统的三分之二,但是成本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原标题:未来10年 哪些重要汽车技术将会流行起来?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