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工业机器人顺应时代发展,行业前景广阔,然而,该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正日益凸显。一方面是机器人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汽车加工制造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机器人产业腾飞之际 人才培养迎来“瓶颈期”
自从“中国智造2025”计划出来后,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企业仿佛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企业已经超过5000了。广东迅速响应国家政策,出台“机器换人”地方政策,其他省市也纷纷响应。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可谓是热火朝天!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很多问题,如技术与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当中其中重要的问题就是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
据不完全统计,一台机器人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保守估计,2014年,整个重庆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5000人。现在的状况是,机器人市场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而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缺少了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国家政策都成不了事,而这四者当中,重要的还是“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需要进行编程,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应用软件、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进行生产。不仅操作岗位,维修、管理等岗位,也人才告急。
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所表现出来的爆发性发展态势,高校、职校等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尽管一些机器人厂商提供相关培训,却存在品牌针对性过强,推广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足以及培训网点有限等短板,难以达成系统的教学流程,尚不能与全国各地求学者的需要很好地契合,导致众多有志投身机器人行业者求学无门。
人才紧缺的短板,是制约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尽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决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劳动者素质,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对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所表现出来的爆发性发展态势,高校、职校等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尽管一些机器人厂商提供相关培训,却存在品牌针对性过强,推广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足以及培训网点有限等短板,难以达成系统的教学流程,尚不能与全国各地求学者的需要很好地契合,导致众多有志投身机器人行业者求学无门。
虽然我们国产机器人存在一些问题,但实际上跟进口品牌摆在一起,从实验室或者特定环境对比的话,这些问题本身不大。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的用户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和那样的问题,可能更多原因还是“人”对国产的机器不习惯。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大的市场。同时,中国对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持续大幅增长,成为重要的机器人市场。因此,“人才”这一短板的补齐显得更为迫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