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在即 法律“制动器”不可缺失

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在即 法律“制动器”不可缺失

2018-01-17 14:06:35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阅读量:53418

导读:在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已然成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前景愈发明晰,法律滞后的难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促进自动驾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持续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法律落地。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在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已然成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前景愈发明晰,法律滞后的难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促进自动驾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持续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法律落地。

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在即 法律“制动器”不可缺失
 
  近期,在地球的另一端,CES2018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成功举办。在这场瞩目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了为闪耀的“明星”产品之一。同时,展会上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也纷纷带来新技术与产品,掀起了一阵中国科技风。
 
  自动驾驶汽车跑到了法律前面
 
  自动驾驶领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刚刚过去的2017年更是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商用之路上的关键一年。不仅通用、丰田、百度等一众域内巨头相继宣布了量产计划,而且谷歌、Uber、安波福等企业还陆续宣布将推出打车服务,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动作也更为频繁。作为硅谷所在地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仅在2017年一年,便收到并批准了大批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许可,其中包括大量中国企业。而在中国,自动驾驶测试封闭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百度更是把自动驾驶汽车开上了北京五环。
 
  2017年7月,在百度AI大会期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乘坐着自家公司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开上了五环,在与大会现场连线时还笑称:“五环的车非常多,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平稳,感觉非常不错。”
 
  虽然车是开上路了,但是却跑在了法律前面。由于当时我国现行法规并不允许自动驾驶车上路,因而百度公司也接到了北京警方的罚单。不过,从这次事件也可以看出,在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迅猛的形势下,解决现行法律的滞后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划分问题难解决
 
  之所以难以系统地推进自动驾驶立法进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后,责任划分问题太过复杂。因为在现有阶段,绝大部分的自动驾驶汽车其技术等级都没有达到L4级别,也就是仍然处于半自动驾驶状态,还属于系统与人工的混合驾驶。
 
  此前,有专家指出,当自动驾驶系统来主导汽车驾驶时,一旦出现事故,该负法律责任的就应该是汽车的软件和硬件公司,而不是车主和保险公司。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如沃尔沃也公开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但是表态是一回事,真正发生事故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现实情况中,当司机们开启辅助驾驶模式后,便会放松对于车辆行驶状态的关注,系统越先进,这一现象越明显。然而在半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下,其实是需要司机全程保持关注,随时准备接管汽车的。所以,一旦在这个阶段发生问题,如何判定责任就成为一个难题。
 
  为此,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就选择跳过L2、L3等半自动驾驶技术级别,直接研发L4及以上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也就是无人驾驶汽车。
 
  网络安全存巨大挑战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进程不断加速,固然阻碍重重,法律的完善也已经甚为迫切。而且,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驾驶汽车的网联水平不断提升,遭受的网络安全威胁也随之加大。在《速度与激情8》电影中,一段无数辆汽车被黑客控制而下起“汽车雨”的片段,想必很多人应该还有深刻印象。
 
  这样的场景未来会出现吗?我们当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不可否认存在着一定可能性。因此,法律必须要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息安全保护作出详细规定,以维护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以及车主、联网系统的数据安全。
 
  此外,在现实操作层面,自动驾驶汽车生产商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安全企业的合作来不断完善防护手段;其次,在整合、运用新技术的同时,自动驾驶汽车应当对风险与性能进行平衡;另外,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全的自动驾驶网络标准,并加强系统性监管也是有必要的。
 
  法律法规落地加快
 
  综合来看,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已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对于新业态的发展应该秉持鼓励态度,从立法方面尽快承认,加快解决法律滞后对于行业发展的限制问题,使得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有法可依。
 
  目前,在自动驾驶网络安全保障方面,许多国家已经进行针对性立法。例如,2017年7月,英国出台《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核心原则》,将网络安全责任拓展到汽车供应链上的每一方主体,比如第三方承包商;2017年8月,美国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新版《联邦自动驾驶系统指南:安全愿景2.0》,要求汽车厂商采取措施应对网络威胁和网络漏洞等。
 
  而在自动驾驶路测方面,我国北京市也出台了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根据新规,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可申请自动驾驶车辆临时上路行驶。自动驾驶车辆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上路后,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按照现行法规进行处置。
 
  如今,2018年已经到来,我国其他省市也极有可能跟进北京市的立法动作,发布地方性的自动驾驶法规,为全国版的自动驾驶法律出台做好铺垫。而随着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的加速落地,我国自动驾驶行业也将迎来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大好契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