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政策法规】近日,由民航局指导、多方技术单位共同参与的《低空联网无人机安全飞行测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公布。《报告》通过实施联网无人机监管项目技术测试,深度研究测试蜂窝网络在无人机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验证了电信联盟(ITU)提出的“利用现有蜂窝网络对低空轻小无人机进行监管”的技术可行性。该成果不仅代表着中国在低空空域的前沿探索,对引导无人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低空数字化新产业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成熟,自动驾驶、悬停、避障技术的完善,无人机视频处理技术的提升,无人机应用逐渐从视距应用扩展到超视距应用,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巡检、农业、物流、安防等多个行业。据研究机构EVTank分析师预计,2020年,无人机销量望达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
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无人机通信链路提出了新需求,呈现出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形成“联网无人机”。业界预测,无人机与移动通信的结合,将给产业界带来10倍的商业机会。《报告》显示,通过蜂窝联网可实现无人机便捷实名登记、可信位置校验、实时可靠数据传输,并通过一体化的完善的管理流程与加密认证技术实现整体业务安全等。基于蜂窝联网的无人机监管,将达到事前可预警、事中可管控、事后可追踪,是应“黑飞”、“扰航”事件的有效监管武器。
此外,《报告》还进行了基于蜂窝网低空覆盖和整体业务特性测试,结果显示:低空蜂窝网络存在少量盲区,可初步满足无人机安全飞行需求;蜂窝辅助网络位置校验可信,可防止GPS不准或者造假;蜂窝网络身份信息增强校验,可提供无人机实名登记实时;基于蜂窝网络的信息安全,可保证无人机安全飞行整体业务安全。
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安全飞行需要无人机云、无人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等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配合。作为无人机安全飞行的重要政府管理机构,下一步,民航局将牵手更多的通信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基于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4G/5G通信技术,支撑未来空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有序的无人机交通管理,使无人机在合法的前提下安全、自由的飞行,终实现数字化天空,繁荣低空经济。”
该《报告》由民航局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装备所、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华为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5G联合创新中心、北京优云智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拓攻机器人有限公司、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的技术单位共同参与。
原标题:《低空联网无人机安全飞行测试报告》正式公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