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AI人才缺口有多大?教育部课标要求高中学AI

中国AI人才缺口有多大?教育部课标要求高中学AI

2018-02-27 08:49:12来源:亿欧网 作者:张瑞 关键词:人工智能开源硬件教育阅读量:25293

导读:人工智能的发展自然离不开AI人才,对此,各国更是将视野转向K12(6-18岁青少年)阶段的AI教育。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人工智能的发展自然离不开AI人才,对此,各国更是将视野转向K12(6-18岁青少年)阶段的AI教育。
 
  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从此人工智能正式诞生,开始了它风起云涌的一生。
 
  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自然离不开AI人才,对此,各国更是将视野转向K12(6-18岁青少年)阶段的AI教育。2013年9月,英国成为世界上个将计算机编程纳为学校义务教育的国家。2016年,美国政府提出“全民电脑科学教育”计划,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开展K12编程教育。而在今年1月,我国教育部也表示,AI、算法、开源硬件等要进入全国高中新课标。
 
  高中生也要学习AI了,看来我国的AI人才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了。
 
  高中AI学什么?
 
  今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版课标。“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算法、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划入新课标。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修订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其中”数据与计算中“提出:了解数据编码、学会采集;分析、可视化数据;学会一种程序语言,并使用程序语言完成简单的算法;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设计,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各高中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其中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设置了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模块,该模块由机器人结构和传动机械、机器人感知与传播器、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策略四个单元组成。
 
  人工智能部分的课程内容则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简单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开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三部分。课标提示,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通过情境模拟或实景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研讨人工智能在智力竞赛及图像记忆挑战中夺冠,战胜人类棋手事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
 
  相比于2003版课标,“新课标”大幅度减少了对于基本软件使用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
 
  这一改革,可以说是为大学培养程序员以及AI人才等提前进行了准备。
 
  AI教育挺好,但能否绕过“应试”的坑?
 
  虽然增添了许多有关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的内容,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机构启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来看,面向K12(6-18岁青少年)人群的人工智能教育还不属于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课程,而是更为涉及面更广、普适性更强的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科学课程的设置,终目的应该是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并更好地衔接大学课程。
 
  以往的科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基本软件、科学知识的教授较多、课程较为单一,但对于专门的编程知识以及与时代前沿对接的新兴技术关注较少。
 
  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要求人才的支持,这种要求慢慢从大学延伸到与大学对接的高中学段。
 
  新课标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也表示,这样的课程分类设置为新高考6选3做了制度性安排,整个教育教学涉及的学、教、考、评等都将彻底打通,保持高度一致性。课程结构的优化也是为适应高考选择性的需求。
 
  我国AI人才缺口巨大,AI教育从娃娃抓起
 
  AI走进高中课标,为大学提前提前培养AI人才。这听起来可喜可贺,但重视之下,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AI人才缺口。
 
  经济学者吴晓波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虽十分火热,但没有足够的AI人才,一切都是空谈。职场平台领英的技术副总裁王迪也表示,目前共有190多万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的人才,其中85万都在美国,中国只有5万人,华裔人才有14万。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开拓进取,中国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攀升,但企业HR去哪儿招人才、如何去招,仍是不容易操作的问题。而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达到1:10。
 
  巨大人才缺口下,学校的AI人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就大学阶段来看,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成立机器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随后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成立机器人学院或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国内一共有20余家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专业,但相比美国的168家高校,差距仍然比较大。
 
  对此,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
 
  人工智能一片春光大好下,人才培养正是重中之重。虽然AI已经走进高中课堂,但随之而来的课程性质、师资、以及偏远地区的设备和网络等问题仍要注意。人工智能在高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依旧任重道远。
 
  原标题:中国AI人才缺口有多大,教育部课标要求高中学AI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