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小米生态链计划:创业公司入局的得与失

2018-04-02 09:35:41来源:36氪 阅读量:29354

分享:
导读:2013年底,小米开启了“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截止到2017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99家,拟定目标近在咫尺。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今年2月,华米——小米生态链下的主要可穿戴设备厂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融资额超过1.1亿美元。有传言称,此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在为小米上市试水。显然,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野心绝不仅仅止步于智能手机。
 
  早在2013年,小米就抓住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发展浪潮的契机,启动了小米生态链计划,预计在5年之内投资100家硬件创业公司,为小米生态链打开布局,比如充电宝(power bank)等手机周边的智能设备和空气净化器(air purifier)等智能白电。如今,小米甚至将投资目光转向了牙刷、箱包等生活产品。
 
  这些初创企业成功搭上了“小米号高铁”,其中一些在其丰满的羽翼下茁壮成长、日渐强盛。截止到2015年末,包括华米科技在内的4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达到了独角兽公司的标准,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7年,小米生态链囊括了99家初创公司,年收入总额高达31.6亿美元。
 
  在中国的创业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生活消费品想融资、谋发展,请加入小米生态链。然而,伴随这一决定,这些公司往往会牺牲掉自己的独立性。
 
  扬帆
 
  小米将其生态链战略称之为,帮助生态链企业发展,为其提供品牌、用户、渠道、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首先,小米拥有一支由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所组成的核心团队——其中大多数都是工程师,用以寻找能够打造下一代设备的团队。同时,这些团队必须必须秉承与小米一致的理念:研制质优价廉的产品。
 
  这也是小米当初开始售卖智能手机时的做法:接受较低的低润率,并通过“只做线上”的方式,降低分销成本。随后,小米手机席卷全国。2014年,创建仅仅4年的小米成功颠覆了三星的统治地位,市场份额达到12.5%。
 
  小米寻求利益一致的企业,进行投资,同时遵循“不控股”的经营逻辑——持股份额不足5成,并且助其步入正轨。终,收益将在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在此前的一次调研访谈中,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徳表示:“不控股意味着我们把大的利益留给团队。当你用这个逻辑去组建团队的时候,会发现团队的积极性会变得非常之高,它们会变得乐于上前线。”
 
  生活消费品想融资、谋发展,请加入小米生态链。然而,伴随这一决定,这些公司往往会牺牲掉自己的独立性。
 
  起航
 
  小米的资源配置视企业情况而定,但大体来源于两个方面:品牌和渠道。这些初创企业能够共享小米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物有所值。
 
  同时,小米也为这些企业打通了渠道,比如小米商场、米家App,以及线下门店“小米之家”——小米转型零售之举,以应对增速放缓的中国电商产业。2016,小米成为了中国第五大B2C线上零售商,让很多人深感不可思议,毕竟大多数人以为小米只是一个智能手机品牌。
 
  硬件加速器企业HAX普通合伙人Benjamin Joffe告知Tech in Asia:“消费者信赖小米产品的质量,其下生态链企业无需广告投入,就能得到可观的流量,这也带来了定价上的优势。”
 
  一些初创企业——尤其是那些对小米收益贡献较大的公司,比如耳机、充电宝和可穿戴设备的制造商——通常都会配备项目经理,他们具备设计、供应链、定价、品牌和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才能。
 
  视感科技(Poputar)联合创始人骆石川解释道:“小米看重的产品是智能手机,其次是智能手机配件和网络互联设备(internet-connected device),后是生活娱乐类产品。”
 
  视感科技是一家制造智能吉他、尤克里里的智能乐器公司,去年加入了小米生态链。作为“不重要”产品类别中的一员,这家依托小众市场的初创企业没有得到产品经理的“标配”,加入小米所得到的资金和渠道收益也是低的。
 
  相反,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在一篇博文中回忆称其得到了刘徳的鼎力支持。2014年,华米研发的小米手环(Mi Band)进入中国市场,仅售12美元,而其美国竞争对手Fitbit的售价在60-250美元之间。次年,小米跃居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仅次于Fitbit。
 
  消费者信赖小米产品的质量,其下生态链企业无需广告投入,就能得到可观的流量,这也带来了定价上的优势。
 
  平衡车(hoverboard)制造商纳恩博(Ninebot)也得益于小米的支持。2015年,小米联合其它投资机构共同出资8000万美元,帮助纳恩博收购美国竞争品牌赛格威(Segway)。这次堪称“蛇吞象”的全资并购,为纳恩博引入了400多项“关键zhuanli”,市场份额随之“显著”提高。
 
  弊病
 
  虽然小米生态链提供了许多裨益之处,但它也不无局限之处。
 
  一家位于深圳的匿名硬件制造商告知Tech in Asia:“我们决定不加入小米生态链,因为利润率太低了。”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一点可能会有所改善。华米科技的招股说明书(IPO prospectus)显示,2015年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只有12.3%,反观2017年的前3个季度,这一比率升至25.3%。
 
  此外,能够获得小米的投资,低润率低一点似乎也无伤大雅。硬件电商平台微烧严选(VeeShop)的合作品牌包括小米生态链企业,该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Wendy Wang认为:“拥有小米的背书(endorsement),以及完善的发展模式,足以打动投资者。”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对小米品牌和渠道的过度依赖。尽管华米市场占比很高,但其独立品牌Amazfit对总销量的贡献却不高。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前3个季度,小米可穿戴设备对华米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97.1%、92.1和82.4%。
 
  这意味着,仅从目前来看,华米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小米。华米承认:“小米是我们重要的客户和分销渠道。双方关系的恶化,或者小米可穿戴设备销量的减少,都会对我们的经营成果产生直观的负面影响。”
 
  小米重视自己的品牌。如果任何一个生态链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同样也会损坏小米的品牌。
 
  青米(Ching Mi)的主要产品为接线板(power strip),该公司2年前在中国上市的时候,99%的销量都是通过小米的分销渠道创造的。
 
  Joffe辩解道:“这些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品,因此品牌度和低廉的分销成本决定了成败的关键。在这两个方面上,它们都依赖于小米,因此出售公司并不是一个可取的选项。”
 
  无论如何,只要小米对这些初创企业保持信心,它们就能免于失败。骆石川认为:“小米重视自己的品牌。如果任何一个生态链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同样也会损坏小米的品牌。”
 
  然而,不是所有的生态链企业都如此依赖小米。拿视感科技为例,天猫(Tmall)和京东(JD)贡献了主要销量。有别于哪些尚处萌芽的初创企业——许多都是从零开始,视感科技早在加入小米之前,就有稳定的收入了。
 
  确实,小米正在投资更多像视感科技一样的公司。它们远离智能手机的影响范围,同时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小米的产品范畴,还能探索未来更多领域的可行性。
 
  (原标题:小米生态链计划:创业公司入局的得与失)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全员普及卫星通信!小米首款5G卫星移动终端入网 2024-01-18 13:51:19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小米旗下首款5G卫星移动终端已经入网,支持卫星通信。值得注意的是,新机并不是超大杯的小米14 Ultra。
小米官宣拿两万亿扶持国产供应链 支持中国科技 2023-11-30 10:11:26
目前,小米已经与国产供应链企业签订“两万亿新宏图计划”,以实现两万亿综合产值合作。
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现身街头 车顶配有激光雷达 2022-07-07 16:36:10
从照片来看,测试车顶配有激光雷达,另外,小米智能驾驶系统可能会命名为“XIAOMI PILOT”。从车身造型来看,小米这辆测试车应该用的是比亚迪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