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近日,无人驾驶领域消息不断,喜忧参半。在这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相信无人驾驶技术,还是为自身安全考虑对其更为警惕?
喜忧参半的无人驾驶,我们该如何对你?
5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对外宣布,由该校师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小巴将在校园内进行试运行。如果有幸,你便能在上海交大校园里看见这辆白色小巴。
据悉,这款小巴是由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明所带领的团队与青飞智能联合研发,是双方联合开发的款产品。采用感知地图匹配的方法,小巴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激光点云对无人车进行定位和导航,从而实现自主驾驶,并自动躲避行人。
事实上,近自动驾驶领域迎来的小伙伴还不止上海交大。
中国通号:在城轨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日前,中国通号成功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可以说,这是中国通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信号系统在城轨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业绩突破。(注:北京轨道交通12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主城区北部东西走向的骨干线路)
该项目采用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FAO)并基于行车指挥的综合监控(TIAS)制式的CBTC信号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俄罗斯:发展无人驾驶交通的一个起点
近日,俄罗斯交通部发布消息显示,俄罗斯在通往克里米亚大桥的公路上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测试。不仅进行了汽车加速到每小时40公里,变换车道和穿过立交桥测试,还对无人驾驶车的识别路标并绕过障碍物能力进行测试。
消息称,本次测试里程超过10公里,在导航信息的帮助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位运动可以到3-5厘米,是俄罗斯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此外,俄罗斯交通部代部长马克西姆·索洛科夫还强调,这次测试是发展无人驾驶交通的一个起点。
当然,无人驾驶领域的消息还不止这些,比如智轨列车3年左右可在技术上实现无人驾驶等报道也着实让人兴奋不已。
不过,万事皆有利弊,在看到无人驾驶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直面其还未成熟的一面。
3月优步自动驾驶事故可以说是为业界敲响了警钟。近日,该事件又有了新进展,其初步调查结果公布,优步认为可能是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软件出现问题。车辆的传感器在事故发生前已经识别到行人,但是决策软件并没有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尽管优步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表示,优步仍然相信自动驾驶交通的潜力,“技术成熟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会更安全。”但令人担忧的是,在自动驾驶车辆更安全之前,乘客的安全、路上行人的安全又有谁来保证?
诚然,即使是普通车辆也无法保证交通安全,作为新兴技术的自动驾驶,我们应该给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试错机会,但同时我们更希望无人驾驶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来回馈这种期待与信任,而非盲目跟风、唯利是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