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群雄逐鹿时代纷争已起,技术研发助力突围崛起!

群雄逐鹿时代纷争已起,技术研发助力突围崛起!

2018-06-26 17:02:01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技术人工智能阅读量:49440

导读:当“人工智能大蛋糕”香气四溢之时,国内外企业纷纷入局,都想一品这块大蛋糕的美味。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下,到底谁能夺得人工智能这块大蛋糕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当“人工智能大蛋糕”香气四溢之时,国内外企业纷纷入局,都想一品这块大蛋糕的美味。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下,到底谁能夺得人工智能这块大蛋糕呢?
 
 
  在经济化的今天,资源和技术在范围内流动的速度加快,各个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极大地促进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许多新兴技术的发展。经济化带来更多的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使得各个国家都力求掌握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面临这种局面,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6月20日在法国巴黎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的国家。
 
  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69亿元,同比增长40%,2016年达到96亿元。此后,在技术和应用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元。
 
  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呈现出如此良好的势头,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息息相关的。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六大区域。这些地区纷纷出台了有关人工智能产业的鼓励政策,力争成立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及未来的特色产业聚集区。
 
  仅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该地区就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人工智能广州共识》《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等多份文件,明确了在人才、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难题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了实现跨越赶超其他国家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经验不足,走了许多弯路。
 
  第二,我国在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的缺失可能导致在技术和应用上的空心化。技术研发终究是要投入实际使用的,在高新技术研发出来后,如何利用适宜的材料将它们投入使用也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高水平人才不足。科技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追赶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努力将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变成人才优势,促进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外,人工智能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慢、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技术研发成为了必备法宝。
 
  加快技术研发成为必备法宝
 
  在6月26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透露,工信部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这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
 
  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时,要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动力。推动产、学、研、用之间融合互动,引导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产业核心基础,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面对实际情况,只有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先导优势。核心技术研发能够推进产业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相关行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在鼓励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国内外企业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都满怀期待,到底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