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民上网时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急如星火

全民上网时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急如星火

2018-06-28 11:29:08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阅读量:48655

导读: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在为信息流通提供便捷的渠道时,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在为信息流通提供便捷的渠道时,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
 
 
  目前网络环境复杂、网络系统易受攻击的现实,迫切需要社会全体成员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推动网络安全建设的步伐,让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翱翔。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是现实所需
 
  在各种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QQ、微信、微博等各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人们的社交活动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与此同时,一些安全隐患潜藏其中,对人们地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举例而言,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的活动日益猖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受骗者好友的名字和头像与被骗人进行聊天,谎称暂时遇到困难急需用钱。被骗人因为微信头像是“好友”就不加防范,抱着助人为乐的心态将钱打入对方账号。之后,热情“好友”便神秘消失了。这时,受骗人才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已经上当受骗。面对利用微信等工具进行诈骗的案件日渐增多的情况,人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向微信好友转账时,一定要当面或者打电话进行信息核对,以免上当受骗。
 
  除了微信诈骗外,常见的网络诈骗方式还包括:电子邮件中奖诈骗、低价购物诈骗、贷款诈骗、二维码诈骗等,这些多样化的诈骗方式往往给受骗者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很多受骗者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从此一蹶不振。
 
  在网络安全形势如此严峻的态势下,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迫在眉睫。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呢?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在全民上网时代,只有各有关方面携手共进,积极沟通、交流和合作,才能加快网络安全建设的步伐,为全民提供健康、绿色的上网环境。
 
  ,政府机构方面。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深入推进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2018年6月27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一举措推进了网络安全建设的立法进程,对于网民们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使用网络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这一举措也让很多不法分子心存敬畏。
 
  第二,教育机构方面。除了行政及立法部门从法律层面上采取措施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外,高校也可为网络安全建设做出贡献。学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场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等课程,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文明上网是促进网络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三,个人方面。在实际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每个人提高自身文明上网的意识非常重要。其中,基本的是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个人电脑并安装防火墙,不要轻易使用安全性不强的公共网络。同时,要审慎对待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重要的私人信息存入网络。只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人们才能有效较低使用网络所带来的风险。
 
  共享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需多方努力
 
  如今,互联网正以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使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更加迅速及时。如果每个国家都各自为营,不顾及全世界网络安全建设急需加强的大局,那全世界各种技术、人力等珍贵的资源流通不仅不会带来良好的效益,还会造成混乱和不安。
 
  网络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在这个虚拟的大环境中,人们可以追踪实事热点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在网络空间发表不实言论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
 
  诚然,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互联互通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里为所欲为。自由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合理使用网络,才能营造出舒适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作为重要的沟通渠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只有全民行动起来,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充分享受到网络发展带来的便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