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机器人改变传统收银方式 未来收银环节将如何发展?

2018-11-23 11:05:14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阅读量:61669

分享:
导读:近年来,随着“智慧零售”概念的逐渐发展,终端零售迎来了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其中收银环节就出现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通过“机器换人”,未来的收银环节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近年来,随着“智慧零售”概念的逐渐发展,终端零售迎来了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其中收银环节就出现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通过“机器换人”,未来的收银环节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商企业的崛起,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推动着线上零售的迅猛发展,线下实体经济曾一度遭受重大打击。不过近年来,各种智能科技的出现和应用,给了线下零售存活与翻盘的机会,通过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线下零售也开始重新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其中,机器人无疑是推动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收银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导购机器人、货柜机器人等的广泛应用,不仅带动了人、货、景三者关系的有效升级,更推动着传统零售方式迎来提质增效降本变化,让“智慧零售”逐渐成为线下零售发展的新趋势。
 
  而这场机器人对终端零售的变革是从收银员开始的。
 
  机器人改变传统收银环节
 
  众所周知,收银环节是线下零售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人与货进行紧密接连,让消费者从中获取服务与体验。一直以来,传统的收银环节都是由人工负责,以廉价劳动力组成的收银员,覆盖在便利店、超市、大卖场、商城等各大零售场景之中。
 
  不过,随着线上消费对线下零售的冲击,人们对传统线下零售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更加重视货物的品质,关注通过何种怎样的体验获得货物,以及更加在意获得货物的场景。对于收银环节来说,消费者希望更加便捷和,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服务体验来增加消费新鲜感。
 
  因此,在注重新品质、新体验、新场景的零售需求之下,传统的人工收银因为操作慢、排队时间长、收银过程复杂等原因,渐渐落后于行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收银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收银环节的新变化。
 
  收银员为何能被轻松替代?
 
  收银机器人通过对于收银员的替代,一来简化了收银程序,提高了收银效率,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服务;二来减少了人工的使用,缩减了企业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提升了企业运营的实际效益。不管是对于消费方还是售卖方来说,收银机器人所带来的影响无疑都是积极的。
 
  但从收银员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不是这样。“机器换人”虽然解放了收银员的工作压力,但同样抢占了他们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据了解,到2020年接近80%的零售商超收银员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这让现在的收银员感到担忧和恐慌。
 
  那么,为什么收银员能够如此大量的被机器人所取代呢?这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首先,在如今商超体系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每个岗位的职责都是固定且明确的,收银员重要的工作就是付款收银,这项工作机器人能够轻松胜任;其次,在实际工作效果上机器人可能比人工操作更好,机器人的识别性能足够稳定、错误率更低、收银速度更快,这些都是人工无法比拟的优势;后,机器人在成本上的优势也是战胜人工的重要原因。
 
  人工收银的优势可能体现在人性化方面,不过当前收银机器人虽然无法通过语言和交流来表现出人性化,但在一些操作和服务中也饱含了人性化的设计,假以时日的话,可能机器人同样能在人性化上取胜于人!
 
  未来收银环节将如何变化?
 
  通过收银机器人的应用,如今的收银环节已经呈现出智能化、便捷化、无人化的特点,如果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的收银环节又会如何变化呢?
 
  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机器人可能不会再出现在收银环节之中,因为收银环节本身可能也会不复存在。随着智慧零售的逐渐深入,未来的收银环节可能会跟其他环节所结合,比如与购物环节中的手推车结合,通过生物识别实现人车短期绑定,线下购物车和线上购物车信息同步,终只需线上购物车完成付费即可离开。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未来的收银环节,可能主要依赖识别技术实现人货关系的实时跟踪,通过识别技术、RFID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账单随时会随着拿起和放回商品而变化,根本不存在收银结账的过程。
 
  综上所述,收银机器人也并非收银环节的终形态,人们普遍认为未来的智慧零售中将不存在收银环节,虽然这么说可能很多收银员会更加伤心,但这也的确符合未来零售的智能化、便捷化、无人化发展趋势。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