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MIT研究人员开发用于物联网的轻型RFID标签

2019-10-05 08:10:00来源:cnBeta 阅读量:25662

分享:
导读: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可以将不起眼的RFID标签变成用于物联网的光敏传感器。
  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可以将不起眼的RFID标变成用于物联网的光敏传感器。基于钙钛矿薄膜电池,目标是制造价格低廉,可与互联网连接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无需电池或其他外部电源即可运行数月甚至数年。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说法,专家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达到750亿台左右。无论这是否是一件好事,这确实意味着将会有很多传感器和其他收集数据的设备需要大量能量才能继续工作。
 
  由于将所有这些设备都连接到电源上是不切实际的,并且不断更换数百万个微型电池的前景并不诱人,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可以在日光下甚至昏暗的室内照明下运行的光伏版本。
 
  这不是一个新主意。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光伏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承认,以前他们曾尝试过使用小型太阳能设备,但这些设备都依赖于传统的太阳能技术,该技术体积大,价格昂贵,不灵活且不能透明化。相比之下,钙钛矿电池便宜、可印刷、柔软、并且可以透视。
 
  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的方法是将钙钛矿电池与具有多个传感器的RFID标签合并在一起,这些传感器用于监视各种环境因素,例如温度和湿度。这些标签可以印制成卷,并带有光伏电池,甚至可以做成透明的,因此可以将它们安装在窗户玻璃上。他们还拥有纤巧的超高频天线,制造成本仅为几美分。
 
  新的传感器标签的工作原理与通常用于标记零售商品的RFID标签相同。RFID标签本质上是没有电源的电子电路,但是当它位于正在传输无线电信号的读取器设备的范围内时,该标签会从反向散射效应中吸收能量-本质上,它是从无线电信号中获取电能的。。然后,它传输存储在标签芯片中的信息,从而使其可用于定价、盘点、安全、跟踪和其他应用。
 
  问题在于,标签只能产生几微瓦的功率,并且只有在阅读器正在几米范围内扫描标签时才能产生。如果要用作实用传感器,则需要为它供电更长的时间。对于新标签,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将钙钛矿夹在电极、阴极和特殊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之间。这使工程师能够调整每个单元,使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能够按需运行。然后将它们制成每个四个电池的模块,它们可以在直射的阳光下每个产生4.3伏特,并通过1.5伏特电路传输数据。
 
  其他测试表明,这些电池在荧光灯下的效率高可达21.4%,并且暴露于45分钟的光线下多可以充电3个小时,从而使传感器标签能够连续几天监控室内和室外温度,同时连续五次连续传输数据,比传统的RFID标签要好。这将使一个读取器可以同时收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
 
  随着技术的成熟,团队将新标签视为数月甚至数年监视环境的一种方法,以防它们恶化到无法正常工作的程度。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温度监控,而且还可以用于货物跟踪、土壤监控和能源使用监控,因为它们已经扩展到可以测量湿度、压力、振动和污染的能力。
 
  机械工程系博士后Ian Mathews说道:“我们使用的钙钛矿材料作为有效的室内光收集器具有不可思议的潜力。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是使用印刷电子方法集成这些相同的技术,从而有可能实现极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制造,”
 
  该研究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IEEE传感器》上。
 
  原标题:MIT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用于物联网的轻型RFID标签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RFID技术物联网应用与数据安全技术规范》 标准立项获批 2023-12-27 18:28:21
由美思特射频技术科技(长兴)有限公司牵头主编的《RFID技术物联网应用与数据安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获批。
上海市物联网行协有关智能物联六项标准发布 2023-12-13 10:44:02
根据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有关标准化管理规定,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近日批准《智能物联 基于RFID的智能书架》等6项团体标准。
循环包装会是照亮RFID物流的下一缕阳光吗? 2023-07-06 15:13:32
伴随循环包装行业踏入4.0大循环时代,RFID技术的发展日益成为关键的支撑技术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