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研发占营收超11%,广电运通—被低估的AI玩家?

研发占营收超11%,广电运通—被低估的AI玩家?

2020-04-21 08:55:00来源:亿欧 唐钰婷 关键词:广电运通人工智能阅读量:25238

导读: 2019年,广电运通研发投入高达7.23亿元,同比增加59.49%。在践行“AI ”的道路上,广电运通是认真的。
  广电运通给投资者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9年,广电运通实现营收64.96亿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达7.58%,同比增长13.08%;扣非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19.14%。
 
  广电运通能够实现稳定的业绩增长,与践行“AI+”战略以及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深耕四大业务场景
 
  正确的战略方向是广电运通业绩稳健增长的基石。
 
  2018年,广电运通开始全面推进“AI+”战略,坚持以“的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方向。2019年,是广电运通全面加速人工智能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实施“AI+”战略的核心是对行业与场景的深耕。
 
  在场景方面,广电运通逐渐形成了以金融行业的智慧网点和智慧财政、安防行业的智慧警务,以及轨道交通行业的智慧车站为主的四大应用场景。同时,广电运通开拓了便民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和智能零售平台,以四大场景加两大平台为核心,推动公司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在业务划分上,广电运通有五大事业(服务)群:智能金融事业群、智能安全事业群、智能交通事业群、智能便民事业群以及海外事业群。
 
  从各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上看,智能金融一直是广电运通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广电运通已连续12年位居国内现金智能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2019年智能金融行业营业收入达28.74亿元,同比增长27.84%,是几大业务中业绩同比增长多的行业。
 
  金融依然是广电运通的“基本盘”,但基于对金融行业场景和客户的深刻理解,广电运通在智慧便民业务上也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目前智慧便民行业贡献的营收仅占15%,但营收同比增长24.63%,增速仅次于“”行业——金融。
 
  智能便民业务能得到快速发展,与广电运通在金融行业深厚的“底子”密不可分。
 
  在线下,广电运通聚焦银行全设备维保需求,利用全设备云平台拓展多品牌业务;在线上,控股公司平云小匠打造了智能设备共享型服务平台,构建了智能设备领域服务生态圈,利用B2B2C模式,与头部客户达成合作,助力3000多所偏远地区学校课室和2万多间保障性住房完成智能化改造,并成功承接建设银行网络灾备等IT网络运维项目。
 
  此外,在“AI+新零售”方面,广电运通投资设立“运通购快”,依托金融客户优势资源,成功开拓“金融+零售”场景,其智能零售设备在广东建行、珠海工行、中山中行先后上线。广电运通还自主开发新零售运营平台,可兼容行业主流机型,对接26种金融支付工具,并且可搭载各类充值业务模块。
 
  当然,广电运通也能“脱离”金融发展。
 
  广电运通的第二大营业收入来自智能安全行业。
 
  2019年,智能安全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0.08%,实现稳健发展。从具体的业务形式来看,广电运通的智能安全业务开始走向“泛安全”以及政务服务领域,非安防订单业务快速增长。
 
  2019年,广电运通以子公司信义科技为实施主体打造的智慧警务业务为基础,成功开拓了智慧党建、智慧园区、智慧民生等新场景。还在深圳成功落地“南山区远程监控和多方会议系统服务采购项目”,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运营类业务新突破。在深圳龙岗、南山两区建设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等重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此外,在智能交通方面,广电运通研发了智能售取票机、实名测温终端等一系列创新智能终端产品,并携手合作伙伴落地了“语音购票”、“扫码乘车”、“语音客服”等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完整落地应用的智慧化方案提供商。2019年广电运通新签合同近6亿元,创历史新高。
 
  广电运通在业务发展上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场景优势,二是供应链优势。
 
  在场景方面,广电运通牢牢把握住金融以及智慧城市场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打造能够服务客户的全套解决方案。
 
  在渗透各业务场景的方法上,广电运通采取的是“智能终端+大数据”的模式。数据的收集离不开终端设备,而设备的生产制造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系。
 
  广电运通已经有20年工业化产品生产制造的经验,2019年下半年,广电运通还先后募资建设“新一代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以及“人工智能深圳创新中心”,未来随着新基地的建设投产,广电运通的生产制造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以自研核心技术为利刃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只要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能在市场中找到立足点。但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必须有极强的综合实力,才能在市场上维持的地位。
 
  对场景的理解和把握让广电运通在开拓市场上无往不利,技术实力则是广电运通“披荆斩棘”的武器。
 
  过去几年,广电运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均超过8%。2019年,广电运通研发投入高达7.23亿元,占营收的11.13%,同比增加59.49%。
 
  技术实力一直是广电运通的立命之本。
 
  AT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备,但在20多年前,国内并没有国产的ATM设备。直到2005年,广电运通成功研发出“ATM中国芯”——取款机芯,才彻底打破国外厂商垄断ATM的局面。2006年,广电运通又攻克了ATM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循环出钞机芯,至此,国产ATM的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在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上,广电运通党委副书记罗一明在演讲时曾提到:公司曾经经历过一段纠结期——买技术还是自主研发。“买”可以短时间见到效益,自主研发则周期长、投入大。
 
  广电运通尝试过“买”这条路,但对方开出6000万欧元的天价。于是,广电运通下定决心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立志打破外国的垄断,终取得了成功。现在,市场上每卖出三台ATM其中一台就是广电运通生产的。
 
  现在,随着贸易环境变化,贸易摩擦增多,国家也愈加重视和关注核心产业自主创新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广电运通必定会更加重视技术的研发。
 
  目前,广电运通已经建立“专家委员会+研究总院+专业研究院”的技术研究平台,主导、参与制定或修订20余项国家标准,包括国内完成全部主流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布局。
 
  更重要的是,由于深耕场景,广电运通能快速洞悉市场需求,将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比如,在智能金融领域,广电运通与建信金科共建“智能硬件联合创新实验室”,与工商银行共建“智能网店联合创新实验室”,与广东建行、广东移动、(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及华为共建“5G智慧金融创新研究院”, 打造了5G银行、无高柜银行的主题银行。
 
  此外,广电运通还开发了“金融太空舱”、“网点物联网总控及实物自动盘点”等创新产品方案,推动金融科技相关创新产品落地和规模化应用。
 
  总体而言,场景与技术“双轮驱动”是广电运通得以稳健发展的根本。
 
  未来,在金融行业,各类网点升级改造的需求有望爆发,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作为行业的,广电运通将率先有益于发展的红利。
 
  另一方面,“新基建”浪潮袭来,智慧城市建设率先受益。深耕城市安全和交通领域的广电运通也有望继续趁势而上。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