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稻田里,除了茁壮成长的禾苗外,还有高高矮矮、多种多样的杂草。炎炎烈日下,依靠人工一根一根拔出杂草,真是费时费力,动辄就要汗流满面。那么,有没有什么专用的除草设备,可以帮助农夫铲除杂草呢?
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由于前期雨水多、天气温度高、湿度较大,田间杂草疯长,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虽然可以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喷杀,但也收效甚微,化学除草剂一方面会影响禾苗生长,另一方面还会污染土壤。利用的前沿科技研制新型除草设备,也成为了新时代高效、快捷除草的一种新方式。
去年以来,江苏省农科院和扬州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重点组织开展物理除草技术的研究。经过反复攻关与多次试验,运用北斗定位技术,终于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北斗定位水稻机械智能除草机。
据了解,北斗定位水稻机械智能除草机的研制成功,涉及信息学、控制学、机械学、作物栽培、北斗定位等多个学科,攻克了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与开发等多方面技术障碍。从功能来看,北斗定位水稻机械智能除草机行走精准、不伤苗、松土促苗、机械除草效果好,能有效提升除草的效率,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就一定层面而言,该设备能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大幅减药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其实,将北斗导航与农业机械作业相结合,不仅体现了北斗系统所具有的多元化应用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不再是单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化模式,而是已经开启了地空一体化的“大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智慧农业将建立起统一的、系统化的地对空一体化网络系统,各类农业数据都可以在农业共享平台上得到整合和分享,从而为农业种植、储收等提供扎实的科技支撑。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也昭示着新时代农业发展背后的科技实力。近日,在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900亩万寿菊种植基地内,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操作下在大片万寿菊田上空来回穿梭进行施药作业,既能避免人员在田间施药可能对菊花造成的踩踏与摧折,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将药物喷洒到田间各个角落,施药精确度较高。我国拥有18亿亩基本农田,约有15亿亩适合用无人机植保。未来,无人机在灾情勘察、农田监测、喷洒农药等领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并有望成为田间地头的“主角”。
农业技术作为展现智慧农业发展的又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生机勃勃加速“蜕变”的新景象。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正不断深化,相关课题研究也逐步进入实际落地阶段。其中,统筹开展全国农机大数据建设研究,重点在作业计量统计、工况监测、远程监管、跨区调度、区域农机配置优化、作业质量监测等核心环节展开探索,建设一批有效支撑业务开展的大数据应用系统,促进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在我国多地火热进行。
快速机械除草的“智慧梦想”,如今已经在加快实现的路上。在农业部门、科技巨头等的共同推动下,利用机械除草将有望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新的社会价值。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研究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和覆盖领域的日益细化,将有更多在育种、种植、监测等各个环节的农业新科技问世,而智能农机装备也将加足马力,驰骋在我国广阔又丰饶的片片沃野上。
智能化、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把握好农业发展这根“命脉”,国家治理、社会经济发展才更加稳固。如今无人驾驶、无人作业等新农机、新技术不断升级、推广,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耕种、浇水、施肥、喷药等环节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