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陕西22项具体举措深化“三评”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陕西22项具体举措深化“三评”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2020-09-16 08:59:47来源: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 关键词:科技金融产业阅读量:24757

导读:在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着眼规范“三评”行为、守住诚信底线,提出了建立覆盖“三评”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集教育、自律、监督、惩戒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
  “三评”是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三大指挥棒,其导向是否正确、指标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人员能否潜心科研、追求卓越,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近期,陕西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意见的实施方案》,旨在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减轻科技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
 
  9月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副厅长等介绍了全省深化“三评”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强,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环境
 
  深化“三评”改革,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环境,是实现全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实施方案》自2018年年底着手调研起草,历经一年半时间,先后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和科技管理部门人员召开调研座谈会20余场次,4次征求省级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报请省委、省政府审定同意后于6月15日以两办名义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直击“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体制机制症结,充分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着眼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突出操作执行,拿出实招硬招,在为科研人员减负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范,体现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规范性强的特点。
 
  《实施方案》针对问题分类施策,从原来职称评审等单纬度的改革,变化为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等全链条、多维度、系统性改革,不仅关注少数人才学者,更关注广大普通科研人员,能更加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尤其广大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关注社会需求,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
 
  5方面22项具体措施,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实施方案》聚焦科研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分别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对普遍适用于“三评”工作的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措施做出了安排,共计5方面22项具体措施,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在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方面,对指南的编制与发布、评审专家的选取使用、评审工作的质量效率、科技项目的结题验收、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等方面均提出了改革举措,形成了项目评审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制度规范。
 
  在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方面,针对人才“帽子多”、标准“一刀切”、评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原则,“评用结合、谁用谁评”,论文发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为限制性指标,扭转少数人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的问题,促进作风和学风转变。
 
  在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方面,针对科研机构在职能定位、法人自主权、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科研机构全面推行章程管理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绩效评估制度,并对完善科技创新基地评价考核体系一并做出制度安排。
 
  在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着眼规范“三评”行为、守住诚信底线,提出了建立覆盖“三评”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集教育、自律、监督、惩戒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
 
  下一步,陕西省科技厅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通过新闻媒体、政策答疑等多种方式,深入细致宣传解读,努力让执行部门精通政策、科研人员掌握政策、社会公众知晓政策。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深化“三评”改革的系统政策体系。持续跟踪调研《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畅通沟通反馈渠道,广泛听取一线科研人员意见,不断改进完善落实工作,确保“三评”改革取得实效。
 
  (原标题:陕西22项具体举措深化“三评”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贵州召开高铁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质量提升推进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贵州高铁发展迅猛,全省高铁通车运营里程已达1800余公里,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看到,高铁沿线部分区域,尤其是桥梁、隧道的4G/5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盲点,给旅客带来不便。
    移动通信科技
    2025-04-07 10:27:58
  •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尽显科技力量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凭借其灵活性、高度适应性和人机协作能力等优势,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教育科研、家庭服务等众多领域展现。
    人形机器人科技
    2025-02-24 09:22:32
  • 科技改变生活 机器人应用场景多

    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开发,推广“机器人 ”应用创新实践,前段时间,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等八单位近日联合印发《重庆市“机器人 ”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
    科技机器人
    2024-11-13 10:34:09
  • 聚焦数字化建设 地方工信快报来了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每一步进步都在默默地重塑着我们的日常。最近,有哪些城市发展新产业的动态呢?小编在本文中做了整理,一起来看!
    智慧城市科技
    2024-05-15 09:16:42
  • 加强科技支撑,塑料回收技术持续迎来新成果!

    中国是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仅为1890万吨,占同期废塑料生产量的30%左右。
    塑料回收技术科技
    2024-04-02 10:45:20
  • 安徽省阜阳市多点发力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1年,阜阳界首高新区铝基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黑马阜阳城市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阜阳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阜阳研究院、江南大学(阜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签约落地。
    金融产业科技产业
    2022-02-11 14:25:4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