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5G版图生变!中国广电携“杀手锏”入局 谁意外获利?

5G版图生变!中国广电携“杀手锏”入局 谁意外获利?

2020-10-20 14:07:03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5G基站5G网络阅读量:57042

导读:中国广电手里有着一张重要的“”,那就是700MHz的低频频段。
  在5G的汹涌浪潮中,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推动本国5G建设与部署。不过,由于国情、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目前真正大规模开展5G建设的国家仍然屈指可数,韩国、中国等少数国家暂时取得了“前排”优势。
 
  2020年以来,我国排除万难、积极推动5G建设加快落地,截至9月底已经提前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日前,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电)也在北京正式成立,被称为国内的第四大运营商。据悉,中国广电注册资本高达1012亿元,后续将会发行192号段的手机号码。
 
  5G成广电新“支柱”
 
  中国通信运营市场一直是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分天下”,中国广电的入局无疑会对行业版图与形势带来不小的改变。特别是在5G加快部署的背景下,拥有5G频率资源的中国广电显然具备了自己的底气和“杀手锏”,这对于其进军5G领域并站稳脚跟具有重要意义。
 
  老广电的核心业务是电视,主要是有线电视用户。近些年来,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智能电视的广泛普及,有线电视市场不断萎缩,用户数量逐年下降。以往的广告商纷纷选择离开有线电视,转投互联网的怀抱,使得广电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因此,广电必须寻求突破,找到新的出路。
 
  获得运营商牌照,入局5G、拓展4G,对于中国广电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新路子。首先,依托传统业务,广电依然坐拥1亿以上的基础用户群体,这是一笔潜力巨大的资源;其次,广电手握700MHz的黄金频段,在通信覆盖上具有很大优势;再者,广电拥有遍及全国的线下营业厅,线下服务布局不需要重新铺排。
 
  如今,中国广电的成立,使得广电可以将手中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转化,将现有内容和新的网络业务向结合,深入发掘5G、4G业务的潜力,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实现新突破,并搅动通信运营市场的一池春水,打破三大运营商的固化竞争局面,为用户带来更多选择。
 
  低频5G的优缺点
 
  作为“新玩家”,相对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中国广电显然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但是中国广电手里有着一张重要的“”,那就是700MHz的低频频段。总体来看,低频段的5G网络有优点也有缺点。
 
  低频段5G网络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700MHz的5G基站可以覆盖的范围达到了中高频5G基站的10倍左右,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优势。借助低频5G基站,运营商可以更快实现5G网络的更广泛覆盖,且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低频5G的缺点则是速度“慢”。虽然作为5G网络,低频段5G比4G网络要快,但是也仅仅快了1.8倍而已,堪称是“慢的5G”。据悉,美国运营商宣称的“全美50州”5G覆盖实际上就是低频段5G网络。而中频段5G网络的速度往往能打到4G的5倍左右,这才是更具商业价值的5G网络。
 
  中国移动是赢家?
 
  虽然低频段5G网络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在中国广电手里,优点得以被放大,而缺点不再是缺点。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的合作。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建设5G网络,并推动5G商用。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运营商建设的基本是中高频5G,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高昂,难以短期内实现效益与覆盖的双赢。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牵手,实现5G共享共建,意味着两家企业能够在低频、中高频进行互补,也就是说中国广电原先的缺点将得以弥补,将低频5G的优势大化。
 
  当然,与中国广电达成5G合作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也是极为有利的。此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进行合作,在5G网络方面共享共建,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成为了“孤家寡人”。现在,中国移动也有了自己的“盟友”,在行业布局与竞争中可以获得更显著的优势。
 
  况且,中国广电的700MHz能够弥补中国移动在5G覆盖方面的欠缺,加速中国移动在5G网络建设与覆盖方面的速度,并降低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届时,在人员密集和特别密集的地方,中国广电可以共享中国移动的中高频和超高频5G基站信号,而在人员不那么密集的广大区域,中国移动则可以与中国广电合作建设700Mhz的低频段5G基站。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