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周趣评|华为拥抱5.5G;百度无人车商用加速

一周趣评|华为拥抱5.5G;百度无人车商用加速

2022-07-25 10:31:46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关键词:5G自动驾驶动力电池阅读量:46476

导读:2022年7月18日—7月24日,5G、自动驾驶、储能电池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哪些有趣动态和精彩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戏说一周趣事,秒知行业大势。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周的《一周趣评》。2022年7月18日—7月24日,5G、自动驾驶、储能电池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哪些有趣动态和精彩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5G方面,华为提出“全面迈向5.5G时代”理念;上海推进全国首个基于用户感知的5G网络测试标准。
 
  华为提出“全面迈向5.5G时代”理念
 
  7月18日消息,在2022华为Win-Win创新周期间,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题为“持续创新,全面迈向5.5G时代”的主题演讲,提出“全面迈向5.5G时代”理念,和运营商与行业伙伴一起探讨面向未来5到10年行业整体代际演进、创新发展的方向,携手走向5.5G时代,创新共赢美好未来。
 
  智造君:5G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5G是5G向6G过渡的重要阶段,5.5G时代,联接延展到感知,带来超越传统的新场景和新应用。无线感知、光纤感知技术应用于车路协同、环境监测等场景成为现实。全面迈向5.5G时代,需要全行业携手前行、通力合作、促标准成熟、助产业繁荣。
 
  上海推进全国首个基于用户感知的5G网络测试标准
 
  7月20日,全国首个基于用户感知的5G网络测试标准——《基于用户感知的5G网络质量测试方法》(DB31/T 1324-2021)宣贯会在沪召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无线电监测站、各区信息化主管部门、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以及相关的测试机构参加了会议。
 
  智造君:该标准的正式实施对完善上海市5G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建标准立依据,促进数字底座建设;二是补空白促统一,推动产业生态发展;三是强质量推应用,提升城市软实力。此外该标准将加速发挥5G对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为上海市打造国内领先的5G创新应用示范注入新动能。
 
  自动驾驶方面,本周主要消息有:百度将部署上万辆“无方向盘汽车”;通用和福特申请部署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汽车。
 
  百度将部署上万辆“无方向盘汽车”
 
  7月21日, 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并计划2023年起将率先在旗下萝卜快跑平台使用该车,预计未来可在全国部署上万辆。
 
  智造君:无人驾驶是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畅想。作为有望改善城市拥堵状况的下一代出行方式。随着萝卜快跑陆续在部分城市实施收费,商业化进程随之加速,变现可期。萝卜快跑业务的盈利点有望提前到来。
 
  通用和福特申请部署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汽车
 
  7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汽车(Ford Motor)已向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申请豁免,允许部署一定数量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等人为控制装置的自动驾驶汽车。
 
  智造君:自动驾驶可以说是近年来汽车企业竞相追逐的技术目标,但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方面称安全问题,包括对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的保障和环境安全问题将会是监管的重点。
 
  电池方面,补能时间的缩短一直是各家车企和电池厂商追求的目标,近日,吉利研发新电池,据称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吉利研发新电池快充仅15分钟
 
  近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吉利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快充时间可以缩短到15分钟,可大幅减缓用户焦虑。
 
  智造君:当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快充方案,耗时普遍在30分钟-1小时左右,充电占时太长,已成为不少新能源车主的最大痛点。吉利此次披露的这款电池包快充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之内,充电体验感甚至能够接近加油,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也会大大降低,若量产成功将对行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