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2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2022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2022-07-26 09:23:53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关键词:通信基站千兆光网设备物联网终端阅读量:24149

导读: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158亿元,同比增长8.3%。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
  上半年,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向好。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较高增幅;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通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增势突出,移动数据流量持续快速增长,行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总体运行情况
 
  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幅。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158亿元,同比增长8.3%。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

  图1 电信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增速
 
  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为1220亿元,同比增长9.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占比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3336亿元,同比增长0.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0.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收入增势突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上半年共完成相关业务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36.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9.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139.2%和56.4%,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9%。

  图2 新兴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104亿元和58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8%和4.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总占比8.4%,占比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
 
  二、电信用户发展情况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稳步增加,千兆用户占比超一成。截至6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6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05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27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3.7%,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111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656万户,占总用户数的10.9%。

  图3 100M速率以上、1000M速率以上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情况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数快速扩大。截至6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552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4.5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0055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7.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5.7个百分点。
 
  物联网终端用户在移动网络连接终端中占比近半,IPTV用户数稳步增加。截至6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6.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4亿户。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快速接近移动电话用户,两者规模差缩小至2949万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已达49.6%。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3.6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785万户。

  图4 物联网终端用户情况
 
  三、电信业务使用情况
 
  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241亿GB,同比增长20.2%。截至6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065万户。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14.89GB/户·月,同比增长10.1%,比上年底高出0.17GB/户·月。

  图5 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及增速情况

  图6 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流量及户均流量(DOU)情况
 
  移动电话通话量小幅增长,移动短信业务收入低速增长。上半年,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1.12万亿分钟,同比增长1%;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410亿分钟,同比下降12.2%。上半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2.5%,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1.1和2.8个百分点。

  图7 移动电话用户增速和通话时长增速情况

  图8 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四、通信能力情况
 
  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截至6月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91万公里,同比增长8.2%,比上年末净增303万公里。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62.6%、35.5%和1.9%。

  图9 光缆线路总长度发展情况
 
  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提升。截至6月末,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3亿个,比上年末净增1685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9.85亿个,比上年末净增2517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4.3%提升到95.2%。截至6月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103万个,比上年末净增318万个。

  图10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发展情况
 
  5G建设加快推进。截至6月末,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3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38.7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18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7.9%,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1—6月份新建5G基站42.9万个。
 
  五、地区发展情况
 
  中部地区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渗透率小幅领先,东部地区千兆用户发展较快。截至6月末,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分别为93.3%、94.8%、93.2%和93.7%,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3247万、1221万、1521万、123万户。

  图11 2022年6月份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各省情况
 
  东部地区5G建设和用户普及率领先。截至6月末,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5G基站分别达到90.1万、38.6万、45万、11.6万个,占本地区移动电话基站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0.1%、17.2%、15.4%和16.8%;5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20363万、10550万、11675万、2951万户,占本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8.1%、27.4%、26.5%和25%。
 
  中部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领先,西部部分省份DOU值屡创新高。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达到528亿GB、281亿GB、368亿GB和64亿GB,同比增长20.5%、21.8%、20%和13.2%。西藏、青海、云南和新疆4省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超过20GB/户·月;6月分省DOU最高值比5月份高出0.7GB/户·月,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14.3GB/户·月。

  图12 2022年6月份移动互联网户均流量(DOU)各省情况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累计达2.04亿户!中国联通首次公布5G网络用户数据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联通联接用户累计到达数为118179.5万户,净增4476.1万户,其中,5G网络用户累计到达数为20382.5万户。
    中国联通物联网终端5G网络用户数据
    2025-04-20 11:38:00
  • 中国联通2023年一季度实现稳健开局

    中国联通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上升14.1%,利润规模再创自上市以来同期新高。一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173.62亿元,同比增长21.6%,经营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达到17.9%,同比改善1.9个百分点。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物联网终端
    2023-04-26 14:16:51
  • 三大运营商公布1月运营数据

    日前,三大运营商先后公布了2023年1月运营数据。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5G用户总数累计已超11亿。
    物联网终端物联网
    2023-02-26 08:02:30
  • 三大运营商八月份运营数据 5G套餐用户数接近十亿

    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公布2022年8月运营数据,整体来看,八月份数据表现与前几个月相差不大,5G用户数量方面,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接近十亿。
    5G物联网终端
    2022-09-21 09:38:56
  • 2022年的物联网:全球物联网设备增长18%至144亿

    到2022年,物联网市场预计将增长18%,达到144亿活跃连接。预计到2025年,随着供应限制的缓解和增长的进一步加速,将有大约270亿台联网物联网设备。
    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物联网终端
    2022-09-04 08:50:41
  • 没有电吹风的辐射大!我国5G基站数达185.4万个

    通信基站的电磁波主要的发射方向为水平方向,当两个基站距离较远时,为让信号保持稳定,就需要更强的发射功率来进行信号发射。
    5G基站5G通信基站
    2022-08-01 11:14: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