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小马智行再设一家合资公司,年内开启智卡量产交付

小马智行再设一家合资公司,年内开启智卡量产交付

2022-07-28 16:20:49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自动驾驶芯片域控制器阅读量:20998

导读:2022年7月28日,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于2022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进一步整合小马智行的虚拟司机能力,以及三一重卡的线控底盘和整车开发能力,大规模量产高端自动驾驶重卡产品,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
  7月28日,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展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共同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品牌。
 
  合资公司计划于2022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进一步整合小马智行的虚拟司机能力,以及三一重卡的线控底盘和整车开发能力,大规模量产高端自动驾驶重卡产品,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
 
  目前,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车平台打造的首辆自动驾驶样车已经开始路测验证。小马智行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设计的域控制器也将全面赋能合资公司生产的智能卡车。
 
  小马智行指出,公司发展自动驾驶卡车的终极目标是使其成为物流运输领域最主要的运载工具,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对规模庞大的车队进行运营管理,从而大幅提升运输安全性,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对物流行业的根本变革。
 
  但这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三个阶段的扎实积累:
 
  第一阶段:技术研发,核心目标是以乘用车领域积累的虚拟司机能力为基础,不断提升虚拟卡车应对长途干线物流路况的驾驶能力。
 
  第二阶段:产品化,即打造出能真正满足货运业务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逐步建立商业闭环。在小马智行看来,做到这一点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实际业务中不断打磨产品,通过实际业务获取更大规模的数据,突破只能从自有测试车辆获取数据的限制,加速卡车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小马智行于2020年底在原有卡车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卡车事业部,致力于建立商业闭环,将技术真正应用于业务。为此小马智行先后与多家主流物流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始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打磨技术和产品。
 
  第三阶段:商业化,开始为客户创造价值。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产品的应用规模会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产品的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扩展,比如从长途货运扩展到短途和城配,从而推动整体自动驾驶产品的渗透率不断扩大,实现全行业安全性的提升,降本增效,真正变革货运行业。
 
  而目前,小马智行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如何建立起完整的商业闭环,在真正的业务中打造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小马智行认为需要打造一个由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重卡制造商和物流公司联合组成的“黄金三角”。
 
  首先自动驾驶公司和卡车制造商需要深度合作,实现自动驾驶卡车的大规模量产,然后将生产出来的自动驾驶卡车销售给物流运营商,自动驾驶公司再和物流运营商一起合作,打造智慧物流平台,运营和管理自动驾驶卡车,包括车辆管理、运力调度、安全管控、数据分析。在完成物流运营业务的同时,海量的数据也会回到物流运营商手中,产生巨大的价值。
 
  为此,小马智行于今年2月还与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青骓物流,共同打造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智慧物流运力平台,并于今年4月1日开启业务运营,实现运输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据悉,两家公司计划在今年内组建百辆级的自动驾驶车队,投入运力服务中。
 
  在小马智行看来,目前自动驾驶卡车技术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度,但同时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虚拟司机的驾驶能力需要在ODD范围内超过人类,自动驾驶卡车需要达到规模化的前装量产,以及需要进一步打造成熟的智慧物流平台来支撑规模化运营。在产品化阶段,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制造技术需要密切配合,智慧物流平台和物流业务运营也密不可分。因此第二阶段产品化预计还需要3~5年的时间。
 
  尽管如此,考虑到一款车从设计到量产本身需要周期,一般来讲乘用车需要3~5年,卡车快一些,也需要2~3年。因此现在开始量产,正好契合几年后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到来。
 
  原标题:小马智行再设一家合资公司,年内开启智卡量产交付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