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为进一步提炼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培育小切口、高质量改革案例,省发改委牵头开展了2025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申报工作。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精心组织、择优比选,后经市发改委。推荐,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应用AI大模型成功入选。现将案例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平台筑基,数据融通,破解信息孤岛难题。一是搭建多模协同技术框架。依托DeepSeek-R1、阿里Qwen2.5等AI大模型,构建“AI环评大模型+领域小模型”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开发智能生成、辅助审核等模型模块,建设惠企服务与高效监管融合体系,建成覆盖选址论证、报告生成、智能审核、环评批复的全流程技术框架。二是打通横向部门数据壁垒。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IRS),联动发改、经信、规划、气象、水利等部门实时共享数据,汇集10余个部门100余个数据图层,实现横向多跨数据互通,夯实模型数据基础。三是构建垂直领域知识图谱。拆解标注全省500余本高质量环评报告,细分梳理140项生成规则,建立“政策法规+技术导则”知识库,形成1万+问答对、上百组提示词,持续提升环评大模型推理与文本生成能力。
智能生成,极简申报,破解编制效率瓶颈。一是智能化选址论证。基于GIS技术,衔接“多规合一”数字化成果,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类别、建设内容、工艺、规模等,通过数据导入、地址输入、地图点选等多种方式,实现建设项目选址研判智能化,选址时间从数天缩短为分钟级。2024年11月上线以来,已服务项目选址200余家次。二是标准化字段导入。设计“关键字段自动填充+在线点选补充”流程,模型提供立项赋码表等信息获取功能,能够自动识别提取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行业类别、建设规模等各类标准化关键性字段,建设单位仅需花费5分钟核实确认或修改填报,并补全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供水供热来源及规模、污染防治措施等相关必要信息。三是模块化报告生成。以“空间准入研判+工艺破链分析”为核心,整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30余个要素合集,运用大模型辅助生成环评报告,文本编制时间从一个月左右缩短至30分钟。根据前期内测用户综合评估结果,环评文件生成完整度100%,生成准确率达85%以上。
机器预审,智慧把关,破解审批质效矛盾。一是智能审查助力问题发现更精准。上线AI环评辅助审批助手,实现环评报告表一键上传,基于80余项智能化辅助审批要点构建的算法规则,能够在15分钟完成整本报告的智能审查。目前已完成环评智能审查500余本,发现疑似问题数900余个。二是分级标注助力环评审批更加科学。对智能审查无误的环评文本,实现环评批复一键自动生成;对智能审查有问题的环评文本,自动输出“红、黄、绿”三色分类分级环评质量审核问题清单,同步在原文中标注问题位置,审批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内容审查,提升审查效率的同时提升审批的公正性、科学性。3月份至今线上线下协同审核项目19个,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三是数据内驱助力政策执行更主动。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无论是建设单位、编制人员还是审批人员,均可以更为方便地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等动态更新成果,能够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区域环评等重要制度的实施落地,构建生态环境领域完整的“绿色标尺”闭环体系。
资料/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
原标题:AI+环保新突破!我局大模型应用入选2025首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