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智能行车记录仪想成车联网入口 社区概念很重要

2015-12-23 13:03:37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李根阅读量:1075

分享:
导读:智能硬件的创业逻辑分两个方面,一是成为某个领域的入口,尤其是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的领域;二是成为社区载体,产生内容和价值。

  智能硬件的创业逻辑分两个方面,一是成为某个领域的入口,尤其是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的领域;二是成为社区载体,产生内容和价值。

  车载记录仪也不例外,一是想成为车联网的入口,二是搭建一个社区,并且能够产生内容,可以通过这个载体去深挖用户价值,特别是车主数据方面。

  基于以上两点,曾经做云视频加速的赛维安讯科技决定转型,并以智能行车记录仪切入车联网,并且通过自驾内容分享的思路来搭建社区。不过,听起来顺畅美好,做起来不一定心想事成。基于此,新浪科技就智能车载记录仪领域的相关问题,对自驾宝的CTO李志鸿进行了专访。

  新浪科技:云视频加速服务到智能车载记录仪跨度不小,跨界转型的出发点是什么?

  李志鸿:云视频加速是公司刚成立时的方向。并且到2012年,2013年,我们也成了国内行业里较大的云视频厂商,搜狐、乐视、PPTV、腾讯、凤凰、央视这些都是我们客户。

  不过,之前应用模式会有一些局限,所以我们在2013年底的时候决定转型。转到车联网硬件领域,其实我们知道是有很大的跨度的,但我们也会考虑怎么样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一些优势和经验。所以比较自然的就是把车载和视频做一个结合。车载和视频的角度,必然会把摄像头引进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的引入其他的功能,和3G等整合在一起。

  另外,车载和视频结合,也去挖掘、找场景、确实能挖掘到用户一些刚需,所以产品这样一个角度就出来了。

  新浪科技:自己去做硬件,有没有一些顾虑?

  李志鸿:肯定是有的。就是智能硬件这块,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度,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知道挑战,但为什么还要去自己做呢?一方面,从2013年我们规划这个产品到现在,纯独立的APP形式,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时期了,如果你没有一个硬件去捆绑,软件很难做起来。

  另一方面,独立的APP门槛不高。你所有的东西,可能全靠推广、靠复制,很快就可以被碾压掉。我们希望运营起来更轻,硬件上也想带来一些创新的东西,所以必须自己去做。

  新浪科技:从自驾切入,但自驾不是一个刚需呀?

  李志鸿:其实只是一个宣传的角度,不过自驾这块的人群,一般是一些旅游、户外、探险这方面的。比较爱玩,也有更多的社交话语权,容易产生影响力。其实我们本身的需求,是基于普通车主的,但有一个主打的点,就比较好辐射影响周边的人。

  新浪科技:有其他报道说要颠覆传统行车记录仪?

  李志鸿:从落脚点上看,我们还是一个行车记录仪。不过一旦让它结合3G,让车辆相关的整个生态是在线的,想象空间就会大很多,我们的产品里边有App,它跟车、跟车的数据有更多联系。

  比如自驾就可以把用户整个旅行过程中的各方面自动记录下来,包括行程、轨迹、日程、油耗等,包括整个过程中自动采集的图片、抓拍的视频、分享的视频等。还可以在后期,可以把手机端的视频、图片都可以加进去。后把整个自驾以游记形式,帮用户产生出来。

  新浪科技:除了自驾呢?车联网和数据等在什么地方有运用?

  李志鸿: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实时报警。传统记录仪没法马上通知你,因为没有连接的能力,也没有3G的基础。但连网加感应之后,任何震动都是可以被感知,根据这种震动我们可以实时接到通知,你可以直接远程看图片和视频状态,这样用户体验就不一样。

  二是分场景监控,保护电瓶。监控的开启关闭是非常智能的,你可以设置为缺省就开,也可以是缺省关,而且随时可以通过远程来开和关。可以随时远程控制,还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去设置,按照这个场景去监控5个小时,或者是监控12个小时,24个小时,到了时间就会自动停了,不会浪费电瓶。

  三是车数据收集分析。通过硬件采集影像、位置和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可以做油耗、保养等分析,并且和4S店合作,不会小病大修,有数据档案。

  新浪科技:以上说的可能后装车机也能做,也说是车联网入口,所以怎么来看行车记录仪作为车联网入口?

  李志鸿:入口的话要当做智能终端的角度看。从行车记录仪来讲,需要对车功能有足够的感知,对车数据有采集,知道用户轨迹和位置,对数据能有分析处理。这样才能称得上入口。

  新浪科技:做社交是为了维护黏性?但基于硬件的社交很难吧?

  李志鸿:社交肯定是要做的,但基于硬件本身生搬硬套非要做车主的社交,基本没有可能性。它可能是一个比较轻的社交,需要你怎么样去引导用户。好是能自动产生内容,以内容为基础。第二是围绕区域来做,具有本地化属性,用户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会围绕这个去产生社交,包括一些抓拍到的东做分享。

  新浪科技:整个过程中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李志鸿:智能硬件来讲,供应链会是道关卡,但我们已经过了供应链量产给的阶段。不过因为量级还不够,所以还没有议价权和定价权。

  大的难点在于渠道。渠道是复制难搞定的。首先是渠道整合很难,形成一套融合了自己的线上线下渠道不好做。另外是传统渠道上,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传统渠道,它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一个是看它对这种新方式的接受程度,很多4S店还是抱着老观念,就是我卖一个东西,賺一个东西的钱,在这个东西上要赚暴利,不要卖多少个,得一个就要宰一个,很难扭转他这样一种固化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现在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新浪科技:除了4S店,有其他渠道嘛?

  李志鸿:和车队合作,B2B2C。你一个车队来用,一个车队可能一千多台。终用户是2C的,但是渠道来说是2B的,模式效果上还不错,我们在山东有合作和试验。近期我们也正准备在电商平台上发力。

  新浪科技:担心巨头进入吗?或者直白来说,360现在已经在做了。

  李志鸿:巨头竞争是避免不了的。首先我们跟巨头这种切入点会有一些差异,天生的这种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上会有一些不同,另外,巨头做的话会牵扯比较多的人力物力,时机不成熟,进入的成本会很高。

  此外,像360直接做记录仪了,但是也能看见,他从5月份发布,到可能现在逐步开始能供货,中间也出了很多的问题,一度有很多用户退货。原因是他已经是巨头,做这个事情不能集中全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利用品牌优势多元化覆盖。但这样也能给我们有一些空档期,可以在产品和技术上。?我们自驾宝的主打车载24小时云监控产品,从概念和产品来说都是全新的,突破了现有行车记录仪的框架,将会在明年年1月上淘宝或京东。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