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中国 编辑视点】新兴产业一旦发展深入,各地便掀起一股建设相关产业中心的浪潮。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12月,笔者刚盘点过各地兴建的3D打印产业园。近一段时间,各地修建大数据中心的新闻劈头盖脸袭来。这回笔者不盘点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市场,就谈谈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大数据中心兴起 为了上头条?
据了解,自2015年4月,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州贵阳市成立后,武汉、徐州、北京、重庆、哈尔滨等地也在筹建数据交易市场。近日,上海正在筹建数据交易中心,已报请上海市政府等待批复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希望借助数据交易中心,推进数据市场的有序流动。而就在昨日(1月7日),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新闻发布上获悉,甘肃省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争建成丝绸之路大的大数据中心。
国内大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这与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便一则行业相关的消息都会直接或间接的谈到大数据,这个空泛却又真实存在的概念,为何如此吸引大众?有调查发现,近50%的企业高管都非常重视大数据。由于数据的多维性可以应用到各种的领域和场景中,从而带动多个相关行业发展,成为业内看好其发展的一大共识。大数据之于个人来讲,也紧密相关,就说你网上购物,对比价格寻找优卖家等都需要整合大数据。日常的开车出行,远途旅游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利用大数据。
有专家指出,大数据的价值可以简单归纳为三个方面:总结过去、优化现在和预测未来。对于总结过去,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日百度推出2015年度大数据奏鸣曲,运用百度指数平台分析2015年热搜事件的涨跌态势,科学绘制大数据生成一条年度热搜事件曲线,并由专业音乐家整理、谱写成曲。这首年度大数据奏鸣曲可以说总结了2015年的百度新闻热搜事件。对于优化现在和预测未来,笔者认为是从大数据的排列规律分析出现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像百度热搜,一段时间哪个领域上热点哪些冷门都可以从大数据里看出来,进而推测未来的热点领域。
百度2015年度大数据奏鸣曲
回归正题,大数据的作用的确不小,那么各地陆续建设大数据产业中心有必要吗?当然有,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不少企业都重视大数据,其对于个人生活也具有很大价值。如果能够设立专门管理运营的平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多位专家认为,全国范围内大数据交易市场的蓬勃兴起是为了盘活区域内的数据资源。让数据流动交流,才能更好地显示其内涵价值。但是,其中不容忽视两方面的问题,即政府一端的数据如何共享、开放,市场一端的数据如何有序流动、交易。其中涉及到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尤其棘手,既要共享资源又要保护隐私,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完全没有经验,需要一步步探索。另一方面是市场上的数据,例如企业内部数据,不能算公共资源,可进行交易但须在国家监管之下。这其中又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国家需要监管,个人隐私不能泄露,二者的矛盾需要如何化解,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标准是一大难题。
城市发展不要盲目跟风
所以说,各地建立大数据相关产业中心或者大数据交易中心的行为不是不可取,而是综合定位考虑需不需要,提前准备好。建立一个标准,能否规范化实施,同时做好后续应对措施规划,再开工建设也为时不晚。而不是盲目开建,赶潮流的同时也要认清自身实力。毕竟城市发展关系民生,不是在上头条。现在的城市发展往往一窝蜂,采取跟风行动,什么热,我们就建什么。智慧热,我们造智慧城市,机器人好,我们工厂机器换人,3D打印产业不错,我们建产业园等等一系列的例子举不胜举。现在的大数据交易中心亦是如此,笔者作为一名看官,只想说城市发展不需要跟风,根据自身特色,迎合老百姓口味,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才是好的。
(本文为工控中国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工控中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