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机器与人类交流 易忽略会话背景

机器与人类交流 易忽略会话背景

2016-01-14 14:13:26来源:新浪科技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阅读量:31480

导读:据国外媒体报道,从苹果的Siri到本田公司的机器人Asimo,机器与人类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娴熟。然而有些神经科学家警告称现在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理解我们的意思,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人类对话时的会话背景。
  【工控中国 工控时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苹果的Siri到本田公司的机器人Asimo,机器与人类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娴熟。然而有些神经科学家警告称现在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理解我们的意思,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人类对话时的会话背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阿尔杰·斯托尔克(ArjenStolk)表示,机器无法学会对人们、地点和情景的理解——这常常包含漫长的社会历史——而这是人类交流的关键。没有这样的共同基础,计算机难免会混乱。
  机器与人类交流 易忽略会话背景
  “人们总认为交流是语言符号或者手势的互换,而忘记了很多交流都与社会背景有关,与你所交流的人有关。”斯托尔克说道。例如Bank这个单词,但你手持一张信用卡时它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意思(银行),但如果你手持一根钓竿,那么它则有另外一种意思(河岸)。又例如:在没有任何背景环境下,用两根手指做一个V字可能代表胜利、数字二或者“这是我弄伤的两根手指”这些不同的含义。
  
  “所有这些细微区别对于相互理解至关重要,”斯托尔克说道。在交流过程中,它们甚至比计算机和很多神经科学家关注的单词或者符号更加关键。“事实上,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或者符号我们仍可以互相理解。”
  
  新生儿与父母之间能够有效的交流,主要是基于手势以及他们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的达成共识的背景。斯托尔克认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应该关注共同理解的背景,他的主张源于人类达成非言语性共识时的大脑扫描的实验性证据。斯托尔克进行的某些研究表明共识的中断是某些社交疾病,例如自闭症背后的成因。斯托尔克和同事在发表在1月11日的期刊《认知科学趋势》上的文章中讨论了相互理解中概念对齐的重要性。
  
  “无需语言即可理解人们是如何交流提供了理解正常社会交流的新理论和经验基础,并开启了一扇理解和治疗神经学社交紊乱和神经发育障碍的新窗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海伦威尔斯神经科学研究所心理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学教授罗伯特?奈特(RobertKnight)博士这样说道。
  
  为了探索大脑是如何实现达成共识的,斯托尔克创造了一款游戏,要求两名玩家在不见面不说话的前提下,只通过游戏动作彼此交流规则,这消除了语言或者手势的影响。当两名玩家通过电脑进行非言语性交流时,斯托尔克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当两名玩家试图交流游戏规则时,相同的大脑区域,位于目前知之甚少的右颞叶变得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右颞叶的颞上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维持稳定的基准线活动水平,但当一名玩家忽然理解了另一名玩家试图交流的内容时,它会变得忽然活跃起来。大脑的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多的参与抽象思维和社交互动。
  
  “当你确立与某人对某样东西的共同理解时,右颞叶这些区域的活动性会增加,但当你发送信号时则不会。”斯托尔克说道。“玩家彼此相互理解程度越深,这一区域变得越活跃。”这意味着两名玩家在相同的大脑区域建立了一个相似的概念框架,持续的彼此测试以确保他们的概念相一致,并只在新信息改变了这一共识时才会进行更新。这一研究发现被发表在2014年的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另一方面,机器人和计算机会基于一个字的意思统计分析而进行会话。如果你经常使用Bank这个词代表你取钱的地方,那么它将成为会话中设定的意思,即使当时的对话是有关钓鱼。
  
  “苹果的Siri关注统计规律性,但交流并不只关乎统计规律,它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大脑工作的方式。计算机想要与人类有效交流,就必须有一种认知构建,可以持续有意识的捕捉和更新会话过程中与交流对象共享的概念空间。”这样一个动态概念框架或可以帮助计算机处理人类产生的内在含糊不清的交流信号。
  
  斯托尔克的研究确定了对于达成共识至关重要的其他大脑区域。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里,他使用大脑模拟扰乱颞叶的后半区域,结果发现它在将输入信号与之前互动的知识相集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后的一项研究发现额叶(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病人进行交流的决策不再与储存的知识相匹配,这两项研究都解释了为什么这类病人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社交尴尬。
  
  “大多数认知神经科学家关注信号本身,关注单词、手势和它们的统计关系,而忽略了我们在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潜在的概念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的灵活多变性,”斯托尔克说道。“语言固然有用,但它只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你只关注语言,那么你可能会忽略潜在的机制,也就是我们大脑帮助我们进行交流的认知构建。”
我要评论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