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制造业向工业4.0过渡 四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对资产管理

制造业向工业4.0过渡 四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对资产管理

2016-01-18 09:03:57来源:通信世界网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业4.0阅读量:33085

导读:在当前制造业从工业3.0向工业4.0阶段的过渡时期,资产管理可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是CRM、PLM、SCM、ERP。
  【工控中国 技术前沿】当前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四种主要的资产管理的需求,分别是品牌、商标资产、知识型资产、营运资产和有形资产。这四种资产在当前制造业从工业3.0向工业4.0阶段的过渡时期对应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分别是CRM、PLM、SCM、ERP。
  
  对于无形资产如品牌资产、知识型资产的维护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对于知识型资产,与其说是一个新概念的诞生,不如说是强化人们对既有知识资产的重视。因为它己经存在于公司的日常活动中,而企业竞争力重要的源泉就是基于创新的知识及其载体—各种产品。因此,在制造业企业中信息化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系统与企业四种资产的关系。
  
  图1.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构成以及可以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图2.产品生命周期中四大系统的重要价值
  
  知识型资产与PLM
  
  在以产品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制造业企业中,产品开发过程占用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70%或者更多,甚至在一项新的产品设计付诸生产之前也是如此。
  
  而ERP系统只能改善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中另外的30%成本。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在整个公司的经费支出中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整个开发项目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果新设计的产品不能以低廉的成本进行生产,那么,它们就难以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或者产品在准备上市时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被取消,公司经费将被白白地浪费掉。
  
  营运资产与SCM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仓库、作业和零售渠道等组成的一个序列,供应链系统可以优化产品成本与价值,它主要为企业的制造服务。
  
  品牌商标资产与CRM
  
  CRM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服务使企业减少“软”成本。
  
  有形资产与ERP
  
  它对企业的进、销、存进行管理,并主要表现在有形资产的管理上。ERP.SCM.CRM企业管理类信息系统的推广确实简化和改进了各种商业规则,但是这些系统对提高制造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四个系统中,PLM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需要花大力气推广的。
  
  那么,PLM与ERP有什么区别?PLM重点放在了知识产品或者说无形资产的管理上,而ERP的管理都发生在企业的有形产品推出之后。在ERP系统中有形的产品库存越少越好,在PLM系统中则希望无形的产品尽量多。ERP管理无形的数字化知识产品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PLM是一种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的技术。PLM包含了PDM的全部内容,PDM功能是PLM中的一个子集。但是PLM又强调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内跨越供应链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概念,这是与PDM的本质区别。大多数PLM厂商来自PDM厂商。有一些原PDM厂商己经开发了成体系的PLM解决方案,成功地实现了向PLM厂商的转化,如EDS,IBM。当然,也有ERP厂商的加入,如SAP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基于ERP立场的PLM解决方案。PLM构建需要一个面向更广泛的商业使命的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来组成。技术的采用必须根据这个高层次的使命的原则来选择,而不是以完成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传统的历史使命来选择。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概念的提出是企业从CAD、CAM、CAE等设计工具单项技术应用后,企业越来越多地产生了把单项技术连接起来的需求,进一步说,就是把通过单点技术应用产生的信息连接起来。PLM作为一个建立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全新的理念,是企业现存CAD/CAM、CAE、PDM、ERP等系统的整合,在企业内部涵盖和调控产品设计、试验、制造等全过程。
  
  图3.PLM系统的支持范畴和相关技术
  
  继ERP、CRM、SCM之后,PLM应运而生。它以网络为基础,主要针对制造业,在包括产品开发、设计、采购、生产、售后服务在内的全生产周期中进行数据管理。无论使用者在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中担任何种角色,使用什么计算机上具,或身处何地都可以同步共享、使用产品数据。PLM是当代企业面向客户和市场,快速重组产品每个生命周期中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整体利益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制造企业必须打破以往的生产模式,建立以信息为导向的生产流程。也就是说,必须建立一套管理产品开发各阶段不同信息的有效机制,使得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行销、售后服务等信息能快速地流动,并且能有效地加以管理。在此机制下,企业也能更紧密地结合上、中、下游各环节之生产体系,缩短反应时间,并有效控管生产资源,进而强化市场竞争力。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