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智推介会看“云上贵州”大发展
2016-02-25 09:52:54来源:中新网 关键词:大数据云上贵州引智推介会阅读量:31400
导读: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7%。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到1.7万家。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能快讯】2014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拉开了贵州发展大数据序幕。时隔两年,2016年3月2日,“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推介会”将再次登陆北京。“同样是推介会,前后两次却发生了‘小变化’,也有着不同的意义。”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康克岩24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康克岩提到的“小变化”体现在两次推介会主题的字面的变化上,即从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商引智。其实,看似是字面上的“小变化”,实则是贵州大数据产业近两年发展的“大变化”,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大数据是新事物,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及贵州发展大数据之初,康克岩说,全省上下都先带着一股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勇气,边学边干,做牢基础。于是,“光网贵州”、“满格贵州”、“数据贵州”、“宽带乡村”等一系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同时,贵州广发“英雄帖”,一系列招商活动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富士康、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纷纷登陆贵州。一时间,云贵高原上,大数据风起云涌。
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7%。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到1.7万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25个,以大数据的贵州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增加值同比增长80%以上。
“大数据产业前行需要的大量人才和高新技术,引智是贵州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康克岩说。
据了解,“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推介会”确定了“4个1000”目标。即签约项目金额1000亿元以上;引进各类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引进大数据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骨干人才1000名以上;引进各类数据资源1000个机架以上。
“大数据是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马宁宇告诉记者,贵州省过去是一个能源资源大省,能源等传统行业对贵州产业的贡献率在60%以上,随着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贵州必须要转型。
具有无污染、生态友好、低投入高附加值特点的大数据产业正是贵州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马宁宇表示,贵州已经把大数据作为战略选择,将大数据作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如今,通过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应用,以及积极推进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的建设,贵州正力争成为中国大数据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
物流智能转型新引擎:DeepSeek+物流
DeepSeek 物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影响,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
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4-30 10:11:15
-
202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重要新规一览
四月,一系列新规定即将实施,包括《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等。
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4-02 09:31:36
-
铁塔大数据灾害分析平台:提升自然灾害智能化预警水平
目前,我国灾害预防面临着监测预警网络不健全、实效性不高、精准性不强,“三断”(断路、断网、断电)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亟需建立防灾减灾预警网络,实现“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的目标。
大数据灾害分析平台 2025-03-19 10:47:45
-
淄博市召开大数据系统工作会议暨“三拼三比”动员部署会
会议指出,2024年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全市大数据系统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全市大数据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大数据局的有力指导下,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数字支撑底座更为夯实,数字淄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3-18 10:07:30
-
公司重要动态速览|海康威视、新华三、宇树科技......
近期,智慧城市领域的企业有哪些动态呢?小编整理了一下,一起来回顾。海康威视发布视觉大模型周界摄像机;宇树科技入驻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出海......
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3-16 14:10:47
-
贵州省大数据局召开数字企业座谈会
会上,朱宗尧介绍了全省数据工作“一体两翼三大转型”总体思路及数字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数字产业处就起草促进数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作了说明。
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3-10 11:14:2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