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行业大事早知道,中国智能制造网“每日一评”以新潮角度带您了解行业大事、洞察市场态势、品味产业风向标,分分钟通览智能制造快讯,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4点,不见不散。
人工智能记者“秒产” 编辑饭碗不保
近上演并仍在继续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成为焦点。围棋这种被公认为难的棋艺都可以被机器人玩的游刃有余。虽然上一局惨败,依然不能掩盖阿尔法狗前三局大胜的光芒,这让专业围棋手李世石着实发愁了一把。不过,今天笔者在看到一则报道后,亦颇感忧愁。
据悉,韩国《金融新闻》编辑部已经启用一名人工智能记者,并且正式投入使用。这台安装了人工智能记者程序的电脑,在报道股市行情时,基于韩国证券交易所数据,只需短短0.3秒就可以写出相关报道。并且一半读者不知道是由机器撰写。在2014年笔者刚入行的时候就听说过记者机器人,美联社早在2014年中旬启用机器人记者,这种机器人记者每个季度能够撰写季度盈利报告类文章3000篇左右。并且会在文章结尾表明“这篇报道是由AutomatedInsights自动生成的。”据了解该公司旗下的记者编辑程序Wordsmith在必要情况下能够每秒产生2000篇新闻报道,而且撰写的文章错误率比人工撰写低的多。
记者型机器人
其实,不光在国外,记者型机器人在我国也有应用,并且成效非凡。2015年9月,腾讯公司旗下,财经频道推出名为“Dream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并且在1分钟内发布了它编辑生涯的篇报道。这篇报道的质量亦十分过关。的国内媒体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上线“快笔小新”就职于体育部经济信息部等。这种效率高,错误率低,还能兼职多个部门,有的还能中英文互通,令小编深感压力。据了解,这些记者机器人只需支付次购买设置费用,降低了不少人工运营成本。
这对于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机器换人”不光换掉普通工人,文字工作者也在所难免。刚换上人工智能记者的韩国《金融新闻》编辑部里一位主编就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对目前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未来,多数从事一般性报道的记者都会失业,因此记者应该向深度调查记者转变,这样才能不被淘汰。对于这项说法,也有人提出这对于记者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记者完成简单的文字工作,而记者本身则有更多的时间去写更加深入的文章。启用人工智能记者的目的在于将记者从复杂重复化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人工智能撰写文章
笔者的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有文化的人都可从事记者工作,他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其实记者的专业性并不在于写作,而是在于其在从事的行业领域是否具备专业知识。笔者接触看来,绝大部分记者编辑来自于传媒,而这些人员在相关行业领域约等于“菜鸟”级别。那么,用机器人来代替写作未尝不可。同样两只菜鸟,何不选择更加“物美价廉”的一方。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发展迅速,如果让人工智能记者集合这方面的数据优势,相信在文字编辑这块,会更胜一筹。机器人另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脾气”,在人机大战的较量中,我们见识到阿尔法狗的快准狠,它完全无需顾及其他因素,不会像李世石那样会将个人情绪带入比赛中去。同样记者机器人在撰写文章时,不会情绪化或者带个人偏见,对比之下,更加客观公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