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工智能+” 拿下智能家居市场的不二法宝

“人工智能+” 拿下智能家居市场的不二法宝

2016-03-16 11:31:51来源:千家智客 关键词:智能控制智能装备物联网阅读量:31736

导读:AWE2016会场描绘的“蓝图”来看,智能家居的确一片向好、高动力十足。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AWE2016会场描绘的“蓝图”来看,智能家居的确一片向好、高动力十足。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工智能+” 拿下智能家居市场的不二法宝

  本月初,AWE2016在上海开幕,吸引了海尔、美的、京东等600余家企业竞相争艳。本次展会集中展示智能家居平台、智能综合应用等,展示智能家居生态圈。从AWE2016会场描绘的“蓝图”来看,智能家居的确一片向好、高动力十足。
      据《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16年将出现明显增长。到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但是,智能家居是不是如数据面呈现得那么好呢?千家智客认为业内人士仍需警惕以下问题。
  
  提前庆祝为时过早,行业问题不容忽视
  
  其实,智能家居市场具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擦亮双眼看清本质。下面笔者梳理一下目前智能家居发展遇到的几大问题,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是一个高技术凝聚的行业。部分企业只看到了这个行业前景可期、有利可图,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先天不足(即相应的技术积累、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经验),纷纷进驻。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企业“属性”各不相同。有双十一霸占我们钱包的电商平台,有靠手机起家的,还有做传统家电急需转型的……如果过分看好智能家居市场,盲目跟风,后不仅不能如愿赚得盘满钵满,恐怕还会适得其反。
  
  就目前市场推出的智能家居产品来看,同质化现象异乎严重。不同厂家推出的同类产品功能大致相同,创新亮点匮乏。举例来说,大部分智能健康手环主打的都是追踪、监测情绪、记录数据等,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又比如不同品牌的智能插座,所宣传的功能大多为远程控制、预约定时、用电安全等等。产品创新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丛生,扰乱了智能家居的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另外,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造成了我国企业对国外依赖性强的窘境。
  
  令消费者诟病的是,很多智能家居企业推出的产品价格昂贵,实用率却很低。这些概念泡沫自然没有击中他们的需求痛点了。智能灯泡是一个很具创意的产品。按照厂商的构想,用户可以对灯泡进行智能控制、调色,甚至还可以和家中的其他产品进行互联。但是,所有这些吸引人的功能都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来操作实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怎么办?这些灯怎么关?所以不管噱头叫得怎么诱人,目前来看灯泡的智慧化能力还是有限。
  
  智能家居何去何从,看看他们怎么做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所谓智能硬件的发展,智能家居平台化被认为是下一个产业新的增长点。智能家居平台拥有庞大的市场前景及抢占生态链的先发优势,平台商一旦在行业始发阶段迅速占领,那么其平台生态链壁垒将使得后来者无法复制和超越。
  
  2014年,在CES展会上,三星正式对外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Smar tHome。该平台能够让消费者在家中就可以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相连接,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甚至智能电视来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不甘落后,在2015年苹果大会开幕前几天,苹果也发布了首批HomeKit智能家居产品。这些产品分别来自5家厂商,可以通过iPhone、iPad或iPod Touch控制灯光、室温、风扇以及其他家用电器。
  
  2016年3月,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发布U+智慧生活2.0战略,以U+智慧生活大脑、海尔优家APP2.0以及网器生态场景商务模式布局物联网。凭借其开放的接口协议,不仅可以让任何品类的家电、不同的服务接入到系统中,并且在系统中实现互联互通。U+智慧生活平台将以人工智能创建U+大脑,以场景商务模式建立“共创共赢生态圈“,海尔优家APP2.0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智慧生活,据了解,海尔U+目标是打造用户信任的智慧生态平台,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者。
  
  种种举措,显示了这些巨头企业进一步发力智能家居平台的野心。但是,这些平台后能否统一起来实现互联互通?还是会各自为营,造成更大的信息孤岛呢?这值得我们探讨。
  
  3月13日,刷爆朋友圈的“人机世纪大战”第四回合落下帷幕。虽然李世石战胜AlphaGo,将总比分扳回至3:1,但是胜负早已有定论。人工智能科技以及智能思考的优势成功凸显。
  
  目前看来,智能家居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只是停留在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上。而这些功能大的问题就是识别率不会,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流畅度。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家居的未来不会是“互联网+”和“物联网+”,而应该是“人工智能+”。其实,更多地从家居自身的智能化出发,给用户提供简洁快速的操作,才是切中消费者痛点的不二法门。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打开智能家居的后一把钥匙。谁能跑马圈地成功,谁就能赢得人工智能这场核战争的胜利。
  
  结语

     
不管智能家居格局如何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智能家居产业正在加速市场化步伐。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家居也许会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智能家居市场能否成为“风口上的猪”,令人期待。
我要评论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