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随机应变能力差、路线动作上的“木讷”之外,思想和情感的缺失或许才是机器人服务员真正的“硬伤”。毕竟,人工服务员的微笑、言语、动作,都在表达态度、传递情感,人工服务者能够做到与顾客的即时沟通,而若指望机器人也能察言观色,从顾客的一颦一笑里读出对菜品及服务的潜在评价,甚至是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大现实。
机器人在服务业尚存短板,可在工业制造、医疗科技等领域却大有可为。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可见,如果对机器人的利用可以因地制宜,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人类的好伙伴、好帮手。
微软公司可谓将机器的作用发挥到了,然而在刚刚闭幕的美国微软公司年度大会期间,却发生了件尴尬事:就在微软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展望人机交互未来的时候,一个正被微软“关禁闭”的人工智能“姑娘”Tay却跑出来捣乱——这是一款专为年轻人设计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因上线不到24小时就出言不逊、脏话不断,言语甚至涉及种族主义、色情,充满歧视、仇恨和偏见,而被“闭门思过”。没想到在测试中被“意外短暂启动”,上演了一出小闹剧。
这一次意外,被视为人类在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的又一次“失控”。虽说只是个案,却引发人们重新审视对待机器人的态度:我们试图消灭机器与人的种种差异,追求二者的无限接近,但在未来,如何使机器人发挥更多的正向作用,才是为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