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长安汽车的测试结果值得大家期待,无人驾驶汽车已成为时下科技领域热门的技术之一。特斯拉、谷歌、优步、苹果、百度等汽车和科技公司都争先恐后地进入到这一战场中。当前,无人驾驶汽车概念逐渐深入了人心,但它什么时候才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呢?
安全问题,人们信任度不高
首先,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而言,人们关注的始终的安全性。无人驾驶汽车标榜的“安全性能”,经过谷歌无人汽车的“交通事故”之后,让人不得不对其安全性能产生怀疑。据悉,日前,谷歌无人汽车为了躲避路边下水道入口处堆积的沙袋时撞上了公交车。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造价不菲,普及仍是问题
价格也是无人驾驶汽车能否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谷歌在2012年公开其无人驾驶汽车的造价为15万美元,现如今折合人民币97万元,光其使用的LIDAR传感器便占了造价一半的费用,当前谷歌采用的激光传感器单个定制成本就超8万美元。腾讯媒体曾报道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成本超30万美元,远超法拉利。
百度称为了降低无人车的成本,不会使用谷歌所使用的LIDAR传感器,而会选择相对便宜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百度无人驾驶车的原型车上有一个很像小帽子的激光雷达,这个雷达当时成本要70万元,现在是50万元,百度称正在与厂家合作,希望几年内将它成本降到2万元以内,无人驾驶汽车降低成本以后,3年内便能让无人驾驶汽车落地,5年内则量产。
笔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并非遥遥无期,无人驾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疲劳驾驶、酒驾等造成的车祸问题,可以缩小车距,减少拥堵,减少耗能与时间,让人们出行畅通无忧。无人驾驶汽车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当前车企和科技公司争先恐后的加入趋势也愈加明显。而究竟我们何时能够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则决取于当下的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如果这些方面技术得到突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给交通带来里程碑式的改变。如果说非要给无人驾驶汽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期限,那百度所称的几年将50万元的雷达成本降成2万元,降低成本后3年内将无人驾驶汽车落地,5年量产的这个期限在笔者看来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