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四大技术促进产业革新 提升我国光伏竞争力

四大技术促进产业革新 提升我国光伏竞争力

2016-06-13 10:16:07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原标题:四种技术有效促进光伏产业 关键词:光伏技术革命能源阅读量:31438

导读:光伏“技术革命”和产品迭代将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清洁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我国光伏应用端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智能制造网 技术前沿】光伏“技术革命”和产品迭代将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清洁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我国光伏应用端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对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一点必须始终保持清醒,那就是真正推动“技术革命”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产品。在刚结束的上海展会期间,各个展商之间的隔空对话让记者记忆犹新。有对品牌的争光日月,有对产品的互争雄长,有对技术的并驱争先。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

四大技术促进产业革新 提升我国光伏竞争力
  
  如果按照光伏“十三五”规划,主线应该是同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终实现平价上网。如记者在展会期间所关注的这几个技术,企业正持续不断地创新,有以提高转换效率为本、有以促进成本不断下降为源,有以提率为序。虽然这几项技术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与记者的对话也展现了这些企业对于产业技术迭代的信心。
  
  ENGAGEPOE材料制成的光伏封装胶膜:大幅降低电势诱发衰减效应(PID)
  
  技术单位:陶氏化学公司
  
  在电站实际运营中,发电主体-------组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衰减。某业内电站运维工程师表示,自2011年以来投运的以多晶硅为主的光伏电站,普遍面临着电性能衰减过大,发电量减少的问题。德国FraunhoferISE2012年对世界范围内的组件故障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其中常见的组件质量问题有碎片(隐裂)、焊接连接性失效、电池片衰减、接线盒材料和线缆绝缘失效、热斑、封装材料(EVA)的脱层、电位诱发衰减效应(PID)、互联失效(焊接)、背板的机械性能失效、接插件故障等。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已经很少出现,而又不断有新的问题涌现。组件的功率衰减问题目前在西北已并网光伏电站中大范围出现。为应对组件功率衰减造成的损失,一些电站投资者已经开始在采购合约中对组件供应商明确了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指标。这也意味着目前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已经升级到更为核心的层面。
  
  目前,大的化工原料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向国内光伏组件客户推荐了光伏组件密封胶膜的原材料ENGAGEPOE。
  
  陶氏化学主张使用POE这种原材料胶膜的原因是,该公司研究发现,相比于EVA薄膜,POE,如ENGAGE制成的封装膜电力性能更好,水蒸汽传递速度更低,耐候性能更好。而核心的是POE制成的封装膜可大幅降低电势诱发衰减效应(PID),很适合N型电池组件和双层玻璃模块。而选择ENGAGEPOE作为封装膜原材料的初衷,陶氏弹性体部门的战略营销经理MichaelShoemaker先生则表示是源于他们在中国的一些客户的使用反馈,这也证实,目前国内光伏电站的功率衰减问题正引起光伏行业的关注。
  
  MichaelShoemaker先生表示,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非常快,为应对这种市场结构性的变化,陶氏化学依托沙特阿拉伯和泰国两个制造中心,将在中国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以备战亚太区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
  
  SolarBlade1/2电池片切割系统:太阳能电池的必然路径
  
  技术单位:ASM可再生能源
  
  去年1月8日,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发布的《能效""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7%以上,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6.5%以上;2月6日,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关于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自2015年起,享受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光伏组件和并网逆变器产品应满足《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关指标要求。其中,多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15.5%,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16%,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18.5%。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