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 为何投资者仍加大投入?

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 为何投资者仍加大投入?

2016-08-04 10:22:34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马斯克不在意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 关键词:特斯拉新能源车阅读量:30031

导读:二季度特斯拉每股亏损1.06美元,净亏损扩大至2.93亿美元,这也是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但投资者为何还会心甘情愿投资?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二季度特斯拉每股亏损1.06美元,净亏损扩大至2.93亿美元,这也是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但投资者为何还会心甘情愿投资?
 
  特斯拉美股周三盘后公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近二季度特斯拉每股亏损1.06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2美分美元。二季度净亏损扩大至2.93亿美元,这也是特斯拉连续13个季度亏损。但是二季度企业营收增长33%至12.7亿美元。这符合马斯克希望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策略。
 
  财报还显示,特斯拉二季度交付车辆14402辆,未达到预期的17000辆,也低于一季度的14810辆。从目前的交付数据来看,上半年的交付甚至不到3万辆。即使下半年实现了特斯拉预计交付将达到5万辆的目标,全年8万辆的销量底线恐怕也是难以有保障。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财报似乎与这家“胸怀远见”的公司越来越没有关系。因为特斯拉从2010年6月上市以来,整整六年,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盈利。马斯克现阶段的模式就是烧钱,烧钱,烧钱!盈利与他无关。
 
  也许特斯拉作为一家汽车企业,马斯克的逻辑是难以为人所理解的,但是作为一家新能源交通运输和制造大亨,马斯克不用多说什么,投资者心甘情愿会为他掏钱。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万一这小子成功了呢?”
 
  更何况本季度特斯拉又进入到一个“超现实”阶段——收购SolarCity后,马斯克的计划将变得更加宏大!但这也产生了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买下SolarCity,他到底要为此融多少钱?2015年两家公司的现金流分别为负25亿美元和负的47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两家亏损企业合并后,将需要更加庞大的资金支持。
 
  本周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的位于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就要正式投产了。这家荒漠中拔地而起的庞然大物承载着马斯克全部的希望。如果没有这家工厂,特斯拉将很难把电池的成本做低,也无法推出价格仅3.5万美金的Model3。特斯拉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就能在这座工厂里为Model3生产电池。Model3今年3月预售成绩斐然,共获得了37.5万消费者每人1000美元的订金。特斯拉称将于2017年晚些时候开始交付。
 
  更让人吃惊的是,马斯克的目标是要在2018年前实现年产量50万的目标。这对于特斯拉是巨大的挑战。有分析师嘲讽称:“特斯拉是要把丰田和其它汽车企业用50年才学会的事情两年之内就给办了,这简直太荒谬了!马斯克不应该低估了现在的困难和未来现实的挑战。”
 
  上周,特斯拉公布了“超级计划”的第二部分,希望整合太阳能电池、全自动汽车共享系统,以及重型汽车业务。不过一些投资人指责马斯克过于天马行空,他的“远见”很难在“近期”实现,只会导致公司不断地烧钱。
 
  在这项还有待披露细节的“超级计划”中,特斯拉宣布了制造小型SUV和皮卡车的计划,并希望进入重型卡车领域,从而改变整个运输行业的现状。
 
  过去一个季度,特斯拉频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公司研发的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在发生致命事故后,可靠性遭到质疑。此外,特斯拉对于SolarCity的收购案也引发投资者的不满。
 
  另据报道,特斯拉今年以来已经失去了5位包括生产、制造等关键领域的主管,这给特斯拉的战略按计划实现且生产出高质量的电动车带来风险。
 
  不过,特斯拉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实现梦想。科尔尼合伙人、汽车行业分析师孙健表示:“电动车按照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说,仍然处于市场导入期。在这个期间,对电动车业务投入的专注程度,以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定位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这类企业是有明显优势的。”
 
  尽管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基数小,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科尔尼提供的数据,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主要是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为例,2015年新能源车在整个新车销售中的渗透率仅为1%,预计未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车销售会以约50%的年平均增长率继续快速增长,到2019-2020年前后突破5%的渗透率并进入真正的快速增长期。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